由中華放射腫瘤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中華民國遺傳學學會所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於2005年4月30日至5月1日假國防醫學院舉行。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張俊彥醫師於此年會中大放異彩,以「開發新穎的微小管抑制劑做為新的抗癌藥物」榮獲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論文獎的殊榮。
微管蛋白是微小管的主要組成分,亦是許多抗有絲分裂劑的重要標的。目前臨床上使用抗有絲分裂劑治療癌症,但常隨著多藥抗藥蛋白的表達,造成藥物抗性而失去療效,因此開發新藥來克服腫瘤的多藥抗藥性,為臨床上刻不容緩的課題。張俊彥醫師實驗室近年來的研究重點之一,乃致力於新穎微小管抑制劑的研究與開發,希望找到能克服多藥抗藥性並具有潛力的抗癌藥物。根據此任務導向,張醫師的研究團隊目前找到三個新穎的微小管抑制劑,包括一個天然化合物Salvinal,及兩個合成化合物BPR0Y007與BPR0L075。
Salvinal乃由中藥丹參所分離出來,藉由抑制有絲分裂與誘導細胞凋亡來控制腫瘤細胞之生長;BPR0Y007同時扮演DNA 拓樸異構酵素I 與微小管抑制劑等雙重角色,並能藉由增加Fas (CD95/APO-1) 與p53 的表達而快速誘導caspase的活化,進而引起細胞的凋亡;BPR0L075能有效抑制體外或活內的腫瘤細胞生長,藉由使細胞週期停滯在G2/M期進而誘發細胞凋亡,並改變細胞內調控細胞週期或細胞凋亡蛋白。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化合物皆不為多藥抗藥蛋白p-gp170/MDR及MRP的受質,故對於各類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有極佳的潛力,特別是當癌症病人具有多藥抗藥性也應具有極佳的治療空間。這些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癌瘤/藥理著名期刊,包括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Pharmacology與Biochemical Pharmacology等。其中,BPR0L075 為目前我們藥物開發團隊中最具潛力之候選藥物,計畫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除了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論文獎之外,張醫師於大會中所發表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穎的喜樹鹼衍生物DB-67與順鉑合併使用可加成誘發人類癌瘤細胞之DNA斷裂進而增加細胞毒殺之能力」,與「三氧化二砷與BCNU對人類癌瘤細胞之細胞毒性加成性及其交互作用之機制探討」,亦囊括大會的兩項壁報論文獎。得獎消息傳回院內,同仁們皆與有榮焉。
《文:郭靜娟;攝影:沈世華; 圖:癌症研究組張俊彥研究員級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