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期 2005-07-27

健康知識
從流感大流行的預測到疫苗的研究

在SARS與禽流感之後,全球流感蠢蠢欲動,且規模可能不在西班牙流感之下,預測這波流感的動向,將是科學家最大的挑戰。

1997年香港發生H5N1禽流感由雞傳人的事件後,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流感專家大為震驚,因此決定撲殺香港300萬隻雞,使得香港發生史上首度新年無雞可吃的窘境。但因為處置得宜而未發生人傳人的事件。2004/2005年H5N1禽流感禽傳人又在亞洲的泰國及越南發生,有鑑於此波禽流感規模之廣泛,以及已經有50多件禽傳人病例發生,且死亡率達30%—70%,如果無法有效控制,將使H5N1流感發生全球大流行,影響深遠。這樣的演變是否真會如預期發生,其實是科學界最大的考驗。

政府對禽流感的準備包括三大部分,即抗病毒藥物的儲備、疫苗的準備,以及公衛措施與衛生教育。近年來由於新型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及上市,可以在流感病毒感染早期,即有效地抑制病毒複製、減輕症狀及減少死亡,且對禽流感各型病毒皆有效,因而提供了醫學界一個對抗新型流感的有利武器。

科學界了解疫苗是應該準備,但要等到有限性人傳人確定發生後,再全面施打疫苗。一般推測,由第二階段演變成第三階段的大流行,約需半年時間,此期間可用來選殖適當的流行病毒株以製造疫苗。

醫學界目前也在評估中草藥在流感大流行時可能扮演的角色,目前有一些含Phycocyanin 的中草藥及食品,已知可以抑制流感病毒。

流感全球大流行是否因此會有效控制,是一個歷史的挑戰,也有待日後印證。不過,醫學研究的進步,讓科學家可以監測及預測病毒的演變,進而發展疫苗及研發抗病毒藥物,在病毒的防範上,相信會比過去來得有效,各國政府必須早日因應。
《文/圖:蘇益仁;本文摘錄自第三屆台灣生技月2005/7/22生技大展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