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期 2005-09-23

健康知識
抗生素不亂「藥」!

全民健康保險局日前通令,醫院診所門診治療感冒,使用抗生素處方率超過三成不予給付,主要目的在於改善細菌抗藥性的危機。

自從1940年代使用抗生素以來,有效地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對人類醫藥健康的進步貢獻厥偉,只是細菌抗藥性問題也隨之而來。電影「侏羅記公園Ⅰ」有句旁白說:「生命會自己找出路」,細菌也是如此,當它受到抗生素的攻擊,時間一久,會產生選擇性壓力,篩選出抗生素無法消滅的抗藥性菌株,然後經過適當的環境生長繁殖,再度感染人類,造成無藥可醫的危機。

有些細菌的抗藥性基因不但存在其染色體上,當它存在質體裡時,大多具有多重抗藥性基因,如果與不同種類細菌結合,將這些抗藥性基因傳遞過去,也會使原本無抗藥性的細菌發展成有抗藥性。而存在更小的 DNA片段上的基因,活力非常強,會到處傳遞抗藥性基因,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當然,不能排除細菌天生的抗藥性問題,但成也抗生素,敗也抗生素,研究發現抗藥性之所以愈趨嚴重,是人類不當使用抗生素所造成。

過去,國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很喜歡買「特效藥」吃,藥局包個兩帖內含抗生素的「特效藥」,似乎很容易藥到病除。其實,那只是抗生素一時發生抑制細菌繁殖的功能,細菌數量下降,暫時無法作怪,但它記得這個抗生素帶來的威脅,投藥幾次,就逐漸產生對抗藥物作用的機轉,存活下來的細菌不再怕攻擊過它的抗生素,也就是說,以後再發生同類細菌感染的疾病,同一個「特效藥」不再有效。

政府從二○○一年開始減少門診非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國衛院監測發現某些細菌抗藥性已有降低的趨勢,證明限制醫師開立抗生素,對改善抗藥性問題是有效的途徑之一。

對國人來說,沒事少吃藥,有事也不能亂「藥」。一般感冒,千萬不要私自到藥局買「吃兩包就會好」的感冒藥,不要求醫師「打一針就舒服」的注射劑。假使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必須配合醫囑,經過一段療程才可停藥,不要自以為感冒好了,就自行停藥。所謂除惡務盡,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文/圖:蕭樑基;本文原刊載於2005/8/31自由時報健康小雷達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