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 期 2006-05-04

院務紀事
國家衛生研究院95年度傑出學術成就獎


為提昇本院研究風氣,促進研究人員良性競爭,並表揚院內重要學術成就,以獎勵研究人員,於民國89年通過設置「國家衛生研究院傑出學術成就獎評選作業要點」,由本院專任助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就院內有特殊研究成果及貢獻者之PI提出推薦。95年度起原傑出學術成就獎修訂為傑出年輕學者兩項,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限年齡45歲(含)以下,本年度之推薦案經國內外5位專家學者之評選,共選出傑出學術成就獎獲獎人1名: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夏克山副研究員,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獲獎人2名: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謝興邦副研究員與醫學工程研究組裘正健副研究員,安排於4月11日PI Retreat由梁代理院長頒發獎座及獎金,並請得獎人發表演說。

95年度傑出學術成就獎獲獎人及事蹟介紹-夏克山副研究員
夏克山博士1982年自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1987年取得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碩士,於1995年獲得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學所博士學位,之後擔任清華大學化學所講師暨博士後研究員,於1998年8月進入國衛院生藥組擔任助研究員,2002年轉任太景生物科技公司研究員,而後在2004年回到生藥組擔任副研究員。

夏博士研究領域涵蓋天然物全合成(natural product total synthesis)、抗病毒藥物(antiviral drug)、幹細胞驅動劑(stem cell mobilizer)及代謝失調症候群(metabolic disorder)新藥研發,十年來共發表論文近50篇與專利6篇;其中抗腸病毒71型新穎藥物DBPR103之研發與專利即是夏博士所領導研發團隊之卓越成果。

2005年8月,夏博士接受行政院衛生署賦予之緊急任務--「抗病毒藥劑自製研究計畫」,此計畫乃鑒於國內克流感的儲備量遠低於世衛所建議之安全值,且在短期內無法向羅氏藥廠購足的情況下,因此國內必須建立「克流感」自製技術,以因應未來禽流感爆發時,得以特許授權方式自行生產足量之「克流感」。夏博士領導團隊成員,於18天內完成12個步驟的「克流感」製程演練,成功備製共計20克之「克流感」及獲得製程所需之反應條件與關鍵技巧,咸信能在如此短時間完成任務與其團隊所具有之深厚天然物全合成背景有極大關聯。其後,夏博士透過所主持之「抗病毒藥劑自製研究計畫」,將技術移轉給國內具有cGMP認證的藥廠,同時並督導藥廠之放大生產研發進度,不遺餘力,預計藥廠於今年6月前完成公斤的量產試驗,屆時國內將具有量產能力,確實增強對抗禽流感的實力。

此項成功自製「克流感」之成果獲得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委員高度肯定與認同,並獲得陳總統及前後兩任行政院長蒞臨本院指導與嘉勉,不但提昇國衛院在國內醫藥衛生方面之貢獻,更突顯本院在國內公共衛生領域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並使國內藥物開發之能力獲得國際肯定,展現出國際科技之水準。

夏博士的演講題目為:Synthetic Rehears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amiflu and Studies on Novel NA Inhibitors

95年度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獲獎人及事蹟介紹-裘正健副研究員
裘正健博士1986年畢業於中原大學機械系,後考取國防部國防工業獎學金,進入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攻讀博士。1993年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0年6月進入本院醫學工程研究組,並成立血管分子生物工程實驗室,2004年10月升任為副研究員迄今。

裘博士具有跨領域之研究專長及背景,在流體力學、理論及數值方法分析、細胞力學、血管生物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及組織工程學領域多有涉獵。主要的研究工作在於探討血流力學(hemodynamic forces)在動脈硬化及發炎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調控細胞病理之分子機制,研究成果有助於臨床血管疾病病理機制的了解與血管組織工程之應用。其到院以來發表許多研究成果,其中多數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如Circulation Research, Blood, PNAS,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ATVB), 和Journal of Biomechanics等,成果卓著。

近年獲邀參與多個外國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如2005年在日本舉行的第六屆亞太醫學及生物工程會議、同年在韓國舉行的第七屆細胞工程研討會,及今年在韓國舉行的三年一次的世界醫學物理及生物醫學工程大會中,擔任session chair及keynote speaker。亦曾受邀為多個國際期刊擔任reviewer工作,如ATVB,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FEBS letters等,其成果受到肯定。

裘博士的演講題目為:Cellular Pathology of Atherosclerosis: Cell-cell interaction in response to hemodynamic forces

95年度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獲獎人及事蹟介紹-謝興邦副研究員
謝興邦博士1985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1993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博士,於1997年底自中研院生化所完成博士後研究後,即於1998年5月起任職於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迄今,專注於從事新藥設計與研發工作。

在抗癌新藥研發方面,謝博士發現DBPR104為高潛力抗癌藥物。DBPR104在數十種抗癌細胞株以及具抗藥性抗癌細胞株,都顯示非常好的抑制癌細胞分裂增生(IC50 = 1-10 nM),更在三種不同體內動物實驗(子宮頸癌、胃癌和血癌)中有顯著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此外,DBPR104也可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更可以克服一般抗癌藥物化療後所產生的抗藥性,其相關成果已與癌症所張俊彥醫師於2004年共同發表於Cancer Research和J. Med. Chem.期刊。目前此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可望於明年申請進行臨床第一期試驗。

謝博士在糖尿病藥物之研究開發上,發現一類新穎indole化合物對於PPAR a/g/d具有活性,在具有糖尿病之基因鼠(KKAy)試驗中具有顯著降低血糖的能力。此項藥物設計之研究成果亦分別獲發表於去年12月份及今年2月份之J. Med. Chem.期刊。

謝博士在研究與著作方面的優異表現,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例如,著名的藥物回顧期刊(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邀請謝博士撰寫有關以combretastatin為基礎之新藥設計(Pharmaceutical Design of Antimitotic Agents Based on Combretastatins),已於去年5月正式刊登。另外今年也受邀撰寫另一篇抗癌藥物回顧文章(Antitubulin Agent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A Medicinal Chemistry Update,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Patents)和抗SARS 藥物研發之回顧文章(Antiviral Drug Discovery against SARS-CoV - Curr. Med. Chem.)

謝博士任職於國衛院期間,已發表多篇國際論文,其中包括7篇J. Med. Chem.論文(J. Med. Chem.在國際上是藥物化學領域之領導指標性的期刊),並於2005年5月獲得一項美國抗癌新穎專利,其成果堪稱卓越。

謝博士的演講題目為:From Bench to Drug Candidate-The Role of the Medicinal Chemist
《文:楊淑惠;圖(左至右):夏克山博士,梁賡義代理院長,謝興邦博士,裘正健博士;攝影:陳吳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