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期 2006-09-06

院務紀事
國家衛生研究院南部臨床研究中心「何曼德講堂」啟用

何曼德院士於1927年出生於中國湖南,父親何鳳山為駐外使節,先後居住過土耳其、奧地利、德國與美國各國,建立了他的世界觀及語言文字的根底。1947年從北京清華大學轉至美國哈佛大學,主修政治與哲學,1949年進入史丹福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進修,隔年轉系主修醫學,選擇醫學為終身事業。1954年自哈佛醫學院畢業後,開始與約翰˙恩德斯(John F. Enders)研究干擾素,成為干擾素研究先驅。自1959年起,何曼德院士於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及公共衛生研究所任職,致力於感染症的教學及研究長達38年。1997年自匹茲堡大學榮譽退休後,應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吳成文創院院長之力邀返國,全心投入解決台灣本土疾病,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諮詢委員、臨床研究組首任組主任,現為名譽研究員。

何曼德院士不凡的求學過程,養成他對學問的興趣與尊敬,亦造就他一生以提供科學實證、找出原因及解決之道,並據以提供國家政策的嚴謹科學態度。197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後開始為台灣的生物醫學發展奉獻心力,推動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成立。在國家衛生研究院任職期間培育了四十多位臨床感染症醫師,1998年國內腸病毒疫情發生時,何院士結合了不同學術研究及醫療機構建立的研究團隊,對找出腸病毒71型病原及疫情之掌控與遏止,功不可沒。他並於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組成立了「微生物研究諮詢實驗室」,推動「台灣抗生素使用及抗藥性監測,TSAR」計畫,致力於探討及解決台灣抗生素抗藥性相關問題,成功地使門診的抗生素使用獲得改善,對國內感染症醫學界及細菌抗藥性控制之貢獻頗鉅。

何院士為人處事謙誠開朗,不只是一位優異之科學家、醫師及教育家,亦是位關懷世人的哲學家及作家。是後進科學家與人文學家之典範。本講堂以他命名,用意深遠。
《文:楊采菱;攝影:沈世華;圖(左):伍焜玉院長頒贈紀念獎牌予何曼德(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