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期 2006-10-18

研究發展
重視腎臟健康,建構完整防治醫療體系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副研究員許志成的研究發現,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民眾罹患第三至五期慢性腎臟病者約有6.9%(約一百五十萬人),然而,其中卻只有約10%的慢性腎臟病民眾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高達九成民眾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腎臟已出了狀況而延誤治療,這或許是台灣尿毒症的發生率在全世界排名佔第一位的原因之一。儘快喚起民眾注意腎臟健康的維護,並及早建構完整的慢性腎臟病防治醫療體系,應是促進國人健康的當務之急。

台灣目前共計有四萬多名洗腎(腎臟透析治療)病患,其盛行率近十年間攀升三倍。為瞭解台灣目前慢性腎臟病之流行狀況,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許志成博士研究團隊利用2001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與2002年的「國民健康局三高調查」資料,以分析慢性腎臟病之流行病學,這項初步研究成果已為著名國際期刊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接受,其結論對於台灣腎臟疾病流行狀況的瞭解將有相當助益。

腎臟由於長期的發炎(例如感染、免疫複合體傷害、炎症反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影響,或因尿路阻塞遭受破壞,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產生永久性病變致無法恢復正常,稱為慢性腎臟病,而若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89 ml/min/1.73 m2則稱之為中重度慢性腎臟病。腎臟功能的惡化,除了會讓患者演變為尿毒症而需長期透析治療外,更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與造成死亡。

根據許博士的分析,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民眾罹患中重度慢性腎臟病者之比率(6.9%),遠比美國的4.6%高。更糟糕的是其中只有約10%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因而導致絕大多數患者不知尋求適當之醫療途徑,亦不會採取相關預防措施,例如改變生活形態與飲食習慣,以減緩腎臟病變之惡化程度,或經由健康檢查注意自己腎臟病變的進展情形,以達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甚至有許多民眾聽信偏方,採用不適當的治療方式,反而加速導致末期腎衰竭的發生,致使罹患慢性腎臟病之人數急遽攀升。

由於腎臟病變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故常被忽略延遲就醫的黃金時間,而有「隱形殺手」之稱。許志成博士指出,未來台灣慢性腎臟病之改善,應投注更多教育防治工作。於醫療體制方面建立腎絲球過濾率自動回報系統之機制,及早建構完整性與全面性的慢性腎臟病防治政策規劃體系,並以全國性規模的防治組織團隊共同推動計畫之施行,協助慢性腎臟病之預防、治療與照護,以降低國人罹患腎臟病機率、延緩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入末期腎衰竭及提升慢性腎臟病患之照護與生活品質。

慢性腎臟病(包括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是目前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八位,其每十萬人口的死亡率由民國79年的11.39%逐年上升至93年的20.7%。台灣每年約有6,000名病患需進行透析治療,目前共計有四萬多名透析病患,其盛行率佔0.15%(每百萬人口約1,500人),在全世界的排名上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位。在全民健保預算方面,健保每年花費大約250億新台幣在透析治療的部份,約佔健保總預算的7.21%,為健保單一給付金額最高的疾病。若再加上每年照顧透析病患之間接花費,則慢性腎臟病對於國家經濟更是一大負擔,政府及民眾都應對此一問題加以重視。
《文:許志成,賴瑨萱;圖:許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