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期 2006-12-01

人事動態
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劉淦光助研究員到職

劉淦光博士於95年10月起擔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助研究員,其研究領域與研究專長為結合適合的分子生物、生物化學、生物資訊及生物物理方法,探討具功能性複合分子如何組成,及其結構與功能的關聯性。劉博士具豐富電子顯微鏡經驗,期望能運用國衛院的電子顯微鏡研究環境,或以其電子顯微鏡專長,協助其他相關研究。

劉淦光博士於1991年畢業於台灣大學農藝系,先後師事吳信淦及林納生兩位教授擔任教學及研究助理,於2000年在林淑端教授指導下獲台灣大學分子醫學所博士學位,求學期間長期在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實驗,並同時協助吳信淦教授,鍾美珠教授處理中華民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之會務。劉博士對於電子顯微鏡特殊之研究興趣,促使其於申請博士後研究時,專注於國際上對此專精之學者,因此得以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Professor Tom Walz及Danesh Moazed進行博士後研究。劉博士求學期間,分別榮獲台灣大學優秀論文獎勵,及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傑出研究獎。

劉博士的研究方向以結合生體外(in vitro)重組和電子顯微鏡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瞭解具功能性蛋白質複合體本身間,乃至於此蛋白質複合體和nucleosome間,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聯性;同時,也提供一個新的檢測去瞭解特定染色質結構的形成,以及其在調控基因表現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進行對不正常細胞而引發疾病之研究,後生性遺傳(epigenetic)在其分子層次上的機轉是一項很重要的資訊。簡而言之,所謂的後生性遺傳包括了去氧核糖核酸(DNA),組織蛋白(histone),以及其他染色質相關蛋白質的轉譯後修飾及調節。後生性遺傳會影響染色質的結構,也因此而參與了基因表現的調控,劉博士先前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組織蛋白去乙醯基化(histone deacetylation)的產物,稱為AAR(O-acetyl-ADP-ribose),它會影響到基因靜默訊息調節者(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蛋白質複合體的stoichiometry,並且會引發此蛋白質複合體的結構變化,同時也與異染色質(hetrochromatin)結構有密切關聯性。使用全基因體式(genome-wide)的篩選策略,劉博士發現SET3 蛋白質複合體很可能是另一個與AAR會有交互作用的蛋白質複合體。SET3蛋白質複合體是由七種不同的蛋白質所組成,包括Set3, Sif2, Snt1, Hos4, Cpr1, 以及名為Hos2 和Hst1 的兩種組織蛋白去乙醯基酶。

為了透徹瞭解SET3 蛋白質複合體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聯性,劉博士首先將研究各個SET3蛋白質複合體的組成蛋白質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它們分別與組織蛋白之間的交互作用;其次將使用適合的分子生物、生物化學、生物物理,乃至於電子顯微鏡的方法,例如:單一粒子重建(single particle reconstitution)去解析出SET3蛋白質複合體的三維立體結構,甚至於它與nucleosome 結合的三維立體結構,劉博士也計畫將來更進一步的使用單層結晶(monolayer crystallization)的技術來得到蛋白質及其複合體的結晶結構,甚至於建構出一個組裝特定蛋白質複合體的模擬平台。

在分子基因組蔡世峰組主任之邀請下,劉淦光於博士後研究期滿,即束裝返國。雖然劉博士同時申請多所大學院校,然國衛院優秀的研究人員及團隊和良好的研究環境,促使這位苗栗後龍子弟,選擇回歸鄉里貢獻所學。劉博士希望在設備與研究環境均優於一般大學院校的國衛院,可以發揮其電子顯微鏡應用研究之專長,希望可結合本院其他研究團隊共同努力於蛋白質複合體及基因調控表現等奈米分子醫學相關研究之進行。
《文:沈世華整理;圖:劉淦光博士;攝影:沈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