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期 2006-12-14

研究發展
從比較基因體探討人類特有疾病的分子機制

黑猩猩是自然界中遺傳最接近人類的物種,兩者之間的遺傳距離,以核苷酸變異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而言,估計僅有1.23%,若考慮插入/缺失事件 (insertion/deletion),也僅有大約4%的距離。雖然這兩個物種的遺傳距離如此接近,彼此之間的表現型 (phenotype) 卻有相當的差異,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就是人類特有的疾病。過去的研究顯示,黑猩猩能夠避免B/C型肝炎後期的嚴重併發症 (late complications),並且即使感染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也不易發展成為愛滋病;除此之外,人類阿茲海默病患腦中特有的神經纖維團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也未曾在黑猩猩腦中發現過。因此,黑猩猩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基因體研究,對於瞭解人類特有疾病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插入/缺失事件可以改變蛋白質讀譯框(reading frame),變化蛋白質域(domain)與立體結構,影響基因表現之調控,改變蛋白質交互作用,或造成基因失效(inactivation)或完全喪失(loss)。因此,插入/缺失事件對於人類與黑猩猩的性狀與功能上的歧異(functional divergence)有極重要的影響,許多插入/缺失事件且已經證實與人類疾病有關。生統生資組針對人類與黑猩猩之間小於100個鹼基長度的插入/缺失事件作系統性的分析,鑑於黑猩猩基因體序列的品質未臻完善,且2個物種的比較無法辨認插入與缺失事件,此研究使用小家鼠、大鼠以及家犬的基因體序列作為比對,總共偵測到84萬個以上人類特有的插入與缺失事件,共影響超過7,000個人類基因,或是11,000個轉錄子(transcript)。

然而這些基因內的事件只造成人類與黑猩猩之間0.21%的遺傳距離;相對而言,發生在偽基因(pseudogene)的插入/缺失事件造成1.40%的遺傳距離,顯然大多數發生於基因內部的插入/缺失事件都已經被天擇所淘汰。分析受到人類特有插入/缺失事件影響的基因功能,發現轉錄與轉譯調節相關基因,相對而言發生較多的人類特有插入/缺失事件;反之,酵素催化基因、運輸蛋白基因、細胞與生理過程相關基因以及細胞外基質基因,較不容易發生此種事件。因此,人類特有插入/缺失事件很可能經由影響RNA與蛋白質的調控,而造成人類特有的性狀。此外,本研究所發現的人類特有插入/缺失事件,將可作為進一步研究人類特有疾病的實驗標的。

本研究已被國際期刊Genome Research接受,並且已經線上發表(Epub ahead of print)。
Chen FC, Chen CJ, Li WH, and Chuang TJ. “Human-specific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inferred from mammalian genome sequences”. (Accepted by Genome Research. SCI, 3/139, I.F. 10.139)
《文:生統生資組陳豐奇;圖:期刊論文線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