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期 2006-12-28

研究發展
「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概況

國民健康狀況是訂定全國健康目標及分配醫療資源之主要依據,我國於2001年首次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共同合作,完成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其調查研究成果豐碩,資料並已開放供各界申請應用。

為持續監測國人健康狀況,國衛院與國民健康局於2005年再度合作,另有管制藥品管理局加入,共同辦理是項「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有別於2001年調查之抽樣設計,此次調查樣本具縣市代表性,全國各年齡層男女樣本共計抽出30,680人,完訪者24,726人,整體完訪率高達81%。故其研究分析結果預期將可作為中央及縣市衛生單位規劃健康、提昇政策的重要依據。

在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中有一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專題討論報告的專屬場次,係為發表該項研究之初步成果,透過所有與會人員之討論,對本項研究成果應用提供建議,參加人員包括此研究團隊成員、國民健康局及管制藥品管理局業務有關單位人員、國內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以及公共衛生相關系所學生等。

報告主題分列如下,除調查計畫及資料庫系統簡介外,報告內容涵蓋兒童、婦女、成人口腔、疾病預防以及老年人健康等相關議題。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之認知與利用
背景: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自民國84年納入全民健保實施後,即配合使用兒童健康手冊,然自民國93年1月健保IC卡實施後,兒童健康手冊已不具醫療憑證功能,故有必要了解手冊使用情形。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93年平均利用率已達72%,未利用之原因亦須進一步探討。

目的:檢視兒童健康手冊使用情形,與瞭解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之認知程度及未使用原因。

方法:以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7歲以下兒童資料進行分析,並按兒童年齡、母親教育程度、國籍與婚姻狀況等進行比較。調查資料收集方式為面訪問卷調查方法,完訪案數共1966人,各項分析之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

結果:沒有使用兒童健康手冊主要原因是遺失,其中有62.05%的人不知道遺失如何補發。看病或施打預防接種時有19.58%沒帶手冊,且32.63%從來不填手冊中家長記錄項目。有25.82%不知道要永久保存手冊。另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之認知與態度,有40.26%不知道政府有補助兒童健康檢查;知道政府補助兒童健康檢查者,有61.89%過去一年未接受兒童健康檢查,2歲以上兒童過去一年曾接受檢查之比例較低,未利用之主要原因是認為身體很好,其次則是家長太忙。

結論:兒童健康手冊使用仍需加強宣導,另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實施已達10年,仍有4成以上使用者不知政府美意,值得檢討。

婦女更年期症狀、尿失禁及相關保健行為之探討
背景:婦女在停經前後,常有生理與情緒方面不適等更年期症狀,雖然這些症狀大多會在幾年內消失,但長期缺乏雌激素,可能導致尿失禁、骨質疏鬆與心臟血管疾病之發生,對婦女健康及生活品質產生重大影響。

目的:分析國內35歲以上婦女之更年期症狀、荷爾蒙使用現況、尿失禁情況與相關保健行為,並比較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婚姻與經濟狀況婦女之差異,俾利因應不同婦女群屬性,擬定差異化健康促進策略。

方法:運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管制藥品管理局,於2005年共同規劃辦理之「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分析對象為35歲以上女性,完訪樣本數約6,000人。

結果:受訪35歲以上女性有18.3%曾發生更年期症狀,其中有48.8%接受過荷爾蒙治療;有半數以上(51.2%)曾經採取一些保健方法以增進更年期健康或避免更年期問題,其中以規律運動最為普遍。
近四分之一(23.9%)的35歲以上女性自述過去一年有尿失禁情形,55歲以上婦女則約達三成有此問題。單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婦女年齡、個人收入、生產活產數、肥胖以及慢性疾病史在其是否發生尿失禁上具顯著差異。

結論:將依照分析結果,針對各項健康行為不佳族群,擬定具分群差異之健康促進策略。

台灣地區口腔保健行為調查
背景:近年來,牙科與公共衛生界強調口腔健康不僅是牙齒健康,而是全身健康的一部分,提醒民眾要重視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行為。而為達到良好口腔功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對實現國民健康及生活品質有其重要性。

目標: 比較2005年口腔保健行為調查的結果與2001年的結果差異,及口腔保健行為與相關人口學變項的分析探討,做為規劃口腔保健策略之參考依據。

方法: 以民國93年底台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抽樣母群體,採「三段系統隨機抽樣法」抽選出具全台灣地區代表性樣本為調查對象,共收集了近21,999位民眾有關口腔衛生行為之相關資料。

結果:相較於2001年調查,2005年有98.2%的人平均每天至少會刷牙一次;睡覺前刷牙比率增加,且隨著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但只有75.4%的人在睡覺前有刷牙習慣;12歲以上的人每天都使用牙線或牙線棒之比率,由2001年的12.5%增加到17.8%。在性別方面,女性的口腔保健行為比男性好。在縣市別地域分析上,都市化程度越高,其口腔保健行為越好。

結論:在台灣地區,女性、高教育程度者、年齡在30-49歲之間,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相對比較下,有較好的口腔保健行為。

心臟病患者健康行為及醫療保健服務利用
背景:心臟病久居國人死因第3位,鑑於個人自我照護對慢性病防治之重要,國民健康局每年配合世界心臟病日擴大教育宣導,並於2003年研發冠心病防治套裝教材,透過基層醫護人員推廣社區高危險群衛教工作,效果如何值得檢視。

目的:比較2002及2005年心臟病患者健康行為及醫療保健服務利用情形之變化,以評估並據以改進防治工作。

方法:取兼具全國代表性及縣市代表性之「2002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行為調查HPKAP」及「2005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NHIS」中經診斷為心臟病患者之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心臟病患在2002年及2005年自覺健康狀況好、以及與一年前比較較為健康者均增加。健康行為方面,吸菸率降低、每週喝酒1次及以上者降低;除睡覺外每天坐者不太動的時間略減、但有無運動及有運動者之運動強度無明顯變化;體重過重者(BMI>23.9)比率無差異,但進行體重控制者增加。
健康行為亦存在年齡、性別差異,女性普遍優於男性(運動除外)、年長者優於年輕者。醫療服務利用方面,經常或按時服藥者增加,西醫門診、中醫門診、民俗療法利用率減少,一年內曾住院率無差異,但急診增加。保健服務利用方面,有在醫療院所量血壓、血脂肪、健檢者均減少。綜觀之,三年間心臟病患在健康行為與服藥治療方面有進步,但還有加強的空間。

1999年與2005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
背景:近三十年來跌倒是台灣地區老人因事故身亡的第二大造成因素,僅次於
交通事故。由不同社區近年來的研究顯現:社區老人跌倒的盛行率約在10%-20%之間
。唯仍缺乏全國性老人跌倒基礎資料及趨勢研究。

目標:比較1999年與2005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

方法:本研究使用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於1999年完訪之2,403位65歲以上老人及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之2,727位65歲以上老人資料,比較兩次調查資料所呈現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經驗之盛行率、跌倒時之情境如天氣、地點及是否有造成傷害(如骨折、骨裂或扭傷、脫臼等骨科傷害)。

結果: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之盛行率在1999年約為18.5%,在2005年約為21.2%。跌倒者當中有骨科傷害者各為37.9%與29.0%;跌倒發生當時之60%及63%為晴天,52%及49%在自宅內(在臥室、客廳、浴室內共54.6%與62.6%),至於發生於自宅以外者,1999年以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郊外較多,合計67.4%,2005年則以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其他等為主,合計為71.6%。

結論:2005年比1999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盛行率增加。但跌倒者當中有骨科傷害比例及跌倒發生於在自宅內之比例均降低,對於此一盛行率增加但傷害比率卻降低的現象,值得進一步探究可能原因。
《文:NHIS工作小組;圖:民國九十五年公共衛生年會專題報告會議;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