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5 期 2007-04-04

研究發展
台灣地區國人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衛生行為分析--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

前言
依據1997年對台灣六歲以下兒童進行龋齒率之調查,顯示5-6歲兒童乳牙齲齒盛行率高達90%,到2005年則下降為70%;而12歲兒童乳齒齲齒盛行率由1990年的91.6%下降到2000年的66.5%,恆牙齲齒缺牙填補指數(DMFT)由4.95下降至3.31;雖然整體口腔狀況已獲改善,但是與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12歲DMFT小於3顆及5-6歲乳牙齲齒率小於50%之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有鑑於此,雖然衛生署積極推動口腔保健政策,包括於托兒所、幼稚園將口腔保健納入教學單元及推展學前兒童餐後刷牙、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防齲計畫等,但是,對於國人這麼高的齲齒盛行率,實有必要了解是否國人口腔保健行為,例如:刷牙習慣、次數、使用口腔清潔用品(牙線或牙線棒、漱口水等)等行為是否有所改善。

另外,鑑於人口老化的議題,對於12-64歲年齡層之成年人或是65歲以上老人,他們口腔內裝假牙之情形,假牙功能是否滿意等也是我們所關心的。因此,我們運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管制藥品管理局於2005年共同規劃辦理之「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總樣本數為24,726,扣除資料中有任何一項是屬遺漏值進行資料分析之總樣本數為22,087,其中12歲以下計3,762人、12-64歲計16,205人、65歲計2,120人。

結果與討論
以下先就2001年與2005年這兩年國人口腔保健行為及治療情形進行比較,再針對2005年口腔保健行為、牙醫門診利用與費用、假牙及牙齒功能等情形敍述如下:

一、 2001年與2005年國人口腔保健行為及治療情形之比較(詳見表1)

口腔保健行為:由2001年至2005年,在這4年期間國人每日至少刷一次牙及每日平均刷牙次數在12-64歲變化不大,但12歲以下則有明顯之改進,2001年12歲以下每日至少潔牙一次的比率為87.3%,至2005年則提升到91.7%,每日平均刷牙次數也由1.6次提升到1.7次,而睡前刷牙比率亦由59.3%提升到68.5%。

口腔清潔用品:對12-64歲者,2001年有使用牙線(棒)之比率只有38.0%,至2005年則提高到47.1%,在65歲以上使用牙線(棒)之比率亦同樣是提高。在每天都使用漱口水或偶爾用漱口水習慣的比率在12-64歲組亦有提高情形,惟漲幅並不大。
由2001年至2005年國人口腔保健的行為,包括每日至少潔牙一次之比率、每日平均刷牙次數、睡前刷牙比率、使用牙線(棒)、使用漱口水之情形都有進步,尤以12歲以下在每日至少潔牙一次及睡前刷牙的比率增加最多,這顯示出父母對小孩之口腔健康是愈來愈重視,也可能是幼稚園及托兒所會教導幼兒有關口腔保健之知識。

使用健保及自費情形:最近一次看牙有使用健保比率在這4年中不論那一個年齡層皆是增加,平均是增加6%,而自費部份,除12歲以下自費費用是減少外,12-64歲組由2001年之1,974元增到2005年的2,736元,65歲以上更是由3,874元增到4,857,增加之金額約1,000元。

看牙原因:12歲以下看牙之原因在這4年中,排序是沒有改變的,2001年及2005年第1名之原因都是因為補牙、第2名為拔牙、第3名為治療牙痛。2001年12-64歲看牙之原因前3名依序為補牙、拔牙及洗牙,但到2005年雖然第1名仍然是補牙,但第2名已改成洗牙,第3名才是拔牙。對於65歲以上者,2001年看牙之前3名依序為補牙、修補舊有假牙及做假牙,但到2005年則改成做假牙、修補舊有假牙,第3名才是補牙。

看牙的地點:看牙地點由2001年至2005年,則不論那一個年齡層都顯示出至診所看牙之比率往上升,除12歲以下至診所看牙提升比率是最少,12-64為增加4.5%,65歲以上更增加9.4%,相反的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看牙的比率都是往下降,在這4年中下降的比率最高的是地區醫院、次為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

二、 2005年國人潔牙、使用口腔清潔用品之情形(詳見表2)

刷牙次數:國人每日至少刷一次牙之比率已高達98.1%,但是若比較12歲以下、12-64歲,則可以發現12歲以下兒童每日至少刷一次之比率只有91.7%;女性比男性略高,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每日平均刷牙次數平均是1.9次,女性(2.0次)比男性(1.7次)高,12歲以下平均每日刷牙次數為1.7次,顯著低於12-64歲之1.9次。

刷牙時間:民眾通常刷牙之時間,89.5%的民眾通常會在早上起床後刷牙,75.4%會於睡覺前刷牙,10.2%會於午餐後刷牙,而通常會在晚餐後刷牙比率只有4.7%,會於每次吃完點心後刷牙之比率最低只有1.4%。12歲以下早上起床後刷牙比率(69.4%)和睡覺前刷牙之比率(68.5%)差異不大,但是對於12-64歲者早上起刷牙之比率(93.7%)遠比晚上有刷牙之比率(76.9%)高很多。12-64歲女性刷牙情形都比男性好,且都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由於睡覺時唾液是處於靜止狀態,因此口腔中的細菌更易於此時聚集造成齲齒,國人多年來齲齒率一直高居不下,和國人睡前不刷牙應該有很大關係,未來對於口腔衛教之宣導,除強調正確刷牙方法外,更應強調睡前刷牙之重要性。

洗牙:只有14.3%的人每半年會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而12-64歲會定期去洗牙比率(14.9%)比65歲以上(9.1%)高,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而男性和女性之差異,在12-64歲是女性比較會定期去洗牙,65歲以反而是男性比女性會去定期洗牙。

口腔清潔用品:在使用口腔清潔用品部份,有使用牙線或牙線棒情形平均為44.0%,12-64歲使用之比率(47.1%)是65歲以上(15.1%)之3倍,12-64歲是女性用得比男性多,而65歲以上則是男性比女性多,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在使用漱口水的部份,12-64歲沒有在用漱口水的比率高達85.8%,偶爾用漱口水比率只有11.4%。

三、 2005年國人牙醫門診利用與費用之情形(詳見表3)

牙醫門診使用率:37%的國人在過去一年有去找牙醫看牙,比較12歲以下、12-64歲及65歲以上看牙之情形,則發現隨著年齡增加,使用率減少,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12歲以下有44%在過去一年有看過牙,12-64歲是36.6%、到65歲以上則約只27.9%。但在過去一年看牙之次數則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2歲以下是3.3次,12-64歲是3.4次,65歲以上則達4.1次,平均約3.4次,女性看牙次數不論在那一個年齡層都比男性高。

使用健保及自費情形:最近一次看牙平均 9成以上都有使用健保,而使用健保情形是以65歲以上老人為最少,只有87.4%的人使用健保;而最近一次看牙自費額平均是2,404元,12歲以下自費額只有308元,12-64歲是2,736元,而65歲以上老人自費額高達4,857元。

看牙原因:在最近一次看牙之原因,不同年齡層有不同之差異,12歲以下者看牙原因依序為補牙(52.6%)、拔牙(28.5%)、治療牙痛(7.1%);12-64歲依序為補牙(29.8%)、洗牙(21.4%)、拔牙(11.2%);65歲以上則依序為做假牙(23.6%)、修補舊有假牙(20.3%)、拔牙(12.9%)。

看牙地點:65歲以下的人最近一次看牙的地點,高達9成以上的人會選擇到牙醫診所看牙,而會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看牙比率只占5.7%,但65歲以上者最近一次看牙是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合計的比率(13.8%)是比12-64歲(5.3%)及12歲以下(4.8%)都高,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一般人都認為健保總額讓醫院的生存愈來愈困難,惟有牙科影響最小,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由2001年至2005年國人愈來愈喜歡至牙醫診所看牙,平均而言在這4年中最近一次看牙地點是選擇至診所看牙之比率增加4.8%,65歲以上至地區級以上醫院看牙比率是13.8%,比其他年齡層都高,但是其卻是由2001年之20.8%降至2005年之13.8%,雖然這可能是因為牙醫診所愈來愈多之故;每年約增加1.5%,亦代表民眾是至診所看牙之方便性已有顯著改善。

綜合上述之研究結果,過去一年看牙醫的比率是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但是看牙之次數就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這主要就是因為老年人看牙之主因係以做假牙、修補舊有假牙為主,因此看牙之次數會增加,同樣的其所付出的自費金額就高出很多,當然使用健保看牙的比率就低。另外,目前國人看牙習慣9成以上是選擇到牙醫診所看牙,雖然在65歲以上至地區醫院層級以上醫院看牙之比率是最高的(13.8%),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去看牙主要是以做假牙及修補假牙為主,故比較會選擇去大型醫院就診。而這也是65歲以上由2001年至2005年其牙醫門診自付額是成長最多的原因,2001年65歲以上者最常因為補牙去看牙醫門診,但2005年卻是以做假牙為最重要的原因。由於做假牙是較積極改善口腔功能行為,顯示老人對口腔功能較五年前重視。

四、2005年國人裝假牙及牙齒功能之情形(詳見表4 )
假牙及缺牙:由於 12歲以下裝假牙之機會很少,故12歲以下小孩並沒有問此方面之問題。12歲以上平均只有約5成的人是全口為自然牙無假牙,而65歲以上全口為自然牙無假牙之比率約2 成。有活動假牙或固定假牙之比率,65歲以上老人都比12-64歲為高,其中活動假牙的比率更比12-64歲多出11倍,不論那一個年齡層,女性有活動或固定假牙比率都高於男性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同樣的全部自然齒無假牙之比率男性就比女性高。有缺牙之比率65歲以上(75.3%)亦是高於12-64歲 (35.2%);一般人牙齒應該有28顆,65歲以上全口平均有一半是缺牙(14.8顆),12-64歲缺牙數只有3.5顆。

牙齒功能:在自覺牙齒功能,以「好及非常好」、「普通」、「不好及非常不好」三個等級來區別,12-64歲是「好及非常好」(45.3%)比率高於「普通」(38.6%)且高於「不好及非常不好」(16.1%),而65歲以上則正好相反,「好及非常好」(25.2%)比率低於「普通」(36.1%)且低於「不好及非常不好」(38.7%)。牙齒狀況對吃東西是否有所限制,由於 12-64歲是自覺牙齒功能好的比率較高,因此牙齒對吃東西「從來不會或很少會」有影響的比率自然比「有時會」或「時常會或一直會」的高,對於65歲以上,「從來不會或很少會」有影響的比率為42.6%,即約6成的人認為牙齒狀況是有時會或時常會或一直會對吃東西有限制,可見台灣的老人牙齒功能有待改進。

結論與建議
國人於2001至2005年間,大部份口腔保健行為及就醫的可近性已有顯著改善;惟潔牙次數及正確性仍有待提升;尤其需強調睡前刷牙之重要性。另65歲以上老人雖然主要看牙之原因是修補假牙及做假牙,但是仍有6成的老人認為牙齒功能對吃東西仍有限制,故未來建議牙醫師應加強老人假牙之功能。

後記
本文感謝國民健康局吳聖良研究員以及NHIS工作小組協助審閱並提供修改意見。
《文/圖:吳秀英,張粹文,賴辛癸,蕭美玲,及NHIS工作小組;攝影:蕭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