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期 2007-10-19

學術交流
國際腦研究組織神經科學會議會後報告
Impressions of Attending IBRO World Congress of Neuroscience

感謝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計畫經費補助,讓筆者有機會出席7月12日至7月17日期間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的國際腦研究組織神經科學會議,獲取寶貴的研究資訊並與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之眾多學者充分討論。筆者與學生於會議中發表二篇海報式論文,論文主題分別為 "Altered levels of PrRP and CART in CSF and plasma of diet-induced obese rats" 與 "Distribution of leptin receptors in the brainstem nuclei involving in baroreceptor reflex circuitry" 。我們的海報式論文被安排於7月13日在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主題區發表。大會安排多場精彩的特別演講,筆者簡要整理由其中數場演講所獲得的資訊如下。

電生理方法是本實驗室的主要運用技術,也是神經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測量方法,來自日本的Norio Akaike教授在大會介紹他的研究團隊所發展的新技術,他們利用微小探針進入腦切片(brain slices),以高頻(30-60Hz)振動所產生的機械力將神經細胞游離,這些游離的神經細胞上黏附了許多原本在該細胞上形成突觸的神經末端膨大結構(bouton),這些結構仍具有突觸活性,能自發性釋放突觸小泡內之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或能接受適當刺激而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被釋放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在該神經細胞引發突觸後電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縮寫為PSP),前者為spontaneous PSP,後者為evoked PSP。這種標本稱為nerve–bouton preparation。Norio Akaike教授亦利用螢光標示boutons,提供了測量bouton內的電位、酸鹼值或鈣離子濃度變化的直接方法。Norio Akaike教授的研究團隊運用nerve–bouton preparation、電生理記錄與螢光標定等方法,成功地在海馬迴及脊髓等多處腦區研究神經末端釋放神經傳導物質的詳細調控機轉。〈更多內容〉
《文/圖:台北醫學大學黃玲玲副教授;執行計畫名稱:中樞神經系統在肥胖型高血壓所扮演的角色:Prolactin-releasing peptide與leptin;計畫編號:NHRI-EX96-9605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