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期 2003-12-10

研究發展
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抗腸病毒新藥研發成果,已獲准取得美國專利

腸病毒是由piconaviridae科中近70種不同血清型所組成,主要包括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柯薩奇病毒(coxackievirus)A、B型、伊科病毒(echovirus)以及腸病毒68-71型。腸病毒屬於季節性的流行疾病,在人口綢密、環境濕熱的亞洲國家,經常爆發嚴重的流行感染,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菲律賓等。1998年台灣曾爆發非常嚴重的腸病毒流行感染,當時有數千名兒童因腸病毒71型而引發手足口症 (hand-foot-mouth disease)以及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其中有405名的重症兒童以及78名的死亡案例,其重症感染的死亡率為19.3%,因而造成國內民眾的恐慌。今年腸病毒症同樣也蠢蠢欲動,近日在汐止地區更發生某家醫院爆發新生兒集體感染腸病毒,造成一名嬰兒死亡,一名重症及十餘名住院觀察的特殊案例,足見腸病毒的感染威力不容忽視。直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開發出預防或治療腸病毒感染的新藥或疫苗,因此開發抗腸病毒藥物對臺灣而言是非常急迫而且重要的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的腸病毒研究團隊,致力於抗腸病毒新藥的研究。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發現一種可以抑制腸病毒複製的新型化合物(Imidazolidinone compounds),經過各種生物活性的測試,證明這類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抑制腸病毒,具有潛力發展為治療腸病毒感染的藥物。本發明在今年十一月獲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審查通過,給予專利權。

到目前為止,這個抗腸病毒計畫總共合成超過500個先導藥物,經過抗腸病毒活性的篩選(與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及成功大學黎煥耀教授合作)與藥物動力學及動物代謝的測試後,成功的發現一個具有開發潛力的候選藥物。此候選藥物在動物模式的實驗中,對受感染的ICR新生小鼠具有明顯的預防及治療的效果,目前正準備進入臨床前試驗。
《文:梁錦釧/陳志豪; 攝影: 黃愛真; 右上圖: 專利發明人之一: 陳志豪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