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期 2009-02-26

研究發展
心血管研究團隊發現創新腦中風治療方法及機制
Ligand-Activat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euronal Apoptosis by 14-3-3ε Upregulation

本院院長伍焜玉院士及劉俊揚博士的研究室最近發現細胞核受體PPAR -δ所導引的蛋白質14-3-3ε增加,能減少細胞凋亡,是保護細胞的重要機制。他們與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林天南博士以大老鼠中風模式探討PPAR對於中風的療效,研究結果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Rosiglitazone可控制中風,減少中風大老鼠腦部細胞凋亡,其療效是經由驅動新款的細胞內轉錄因子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 調節基因表現的機制來減少細胞凋亡,以防護局部缺血性中風所造成之傷害。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知名的「循環」(Circulation)雜誌接受,並已於2月16日發表在該雜誌的電子期刊上。

這個已上市藥品的創新治療方法與機制,不僅提供中風治療研究的新方向,更有快速進入臨床試驗之優勢,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發現,Rosiglitazone不僅可以減少一半中風腦部組織的壞死現象,且於發生中風的兩個小時內都有效果,對於分秒必爭的缺血性中風患者不啻是一大福音。這項研究成果除了可應用在腦中風的治療,也可應用在心血管所引起的相關疾病上。〈更多內容〉
《文/圖:秘書室賴瑨萱、院長室黃蕙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