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7 期 2009-04-09

健康知識
「血液與生命」(二)
Blood and Life (Part 2)

血小板為止血及血栓形成的要角
十九世紀早期,當時世界權威的德國籍病理學家佛考(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認為血液裡比血球細胞小很多的一堆扁平斑點物質,是細胞破壞後的殘餘,他這個觀點經過50多年後才被推翻。美國著名醫師奧斯勒(William Osler)、法國的海彥(Hayem)及義大利的畢左季羅(Bizzozero)經由動物實驗的結果,提出血小板為止血及血栓形成的主要細胞,因為在顯微鏡下像一個小盤子,因而取名為血小板。

事實上,在電子顯微鏡下,它更像是一個小餡餅(圖六)。血小板是在骨髓中形成,它的起源細胞是megakaryocytes(巨核細胞)。最近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論文報告提出,血小板的形成是由巨核細胞經由微血管把血小板放進血液,一個巨核細胞可分出大致200個血小板。血小板在正常人血液中隨著血液以餡餅形狀平靜的循環,一旦血管壁有問題,血小板會受刺激而生出「手腳」(圖六),變成很有活力的細胞,除了變形外,還產生一系列有活性的化學物。〈更多內容〉
《文/圖:伍焜玉院長於交通大學通識教育講座演講;本演講原作載於中央研究院知識饗宴系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