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期 2009-04-30

研究發展
台灣西南沿海砷暴露區居民之頸動脈粥樣硬化健康風險
Risk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serum paraoxonase (PON1) activity among arsenic exposed residents in Southwestern Taiwan

經由飲用水而導致的砷暴露是全世界的公共衛生議題。長期的砷暴露可能引發多方面的健康效應,包括多種癌症如皮膚癌、膀胱癌和肺癌等。流行病學資料也證實砷暴露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不僅周邊血管疾病如烏腳病,砷暴露亦與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相關;根據研究資料指出,在烏腳病盛行地區,因缺血性心臟病與中風引起之死亡率也上升;而針對同一族群於200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更進一步指出,頸動脈粥樣硬化症與長期砷暴露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

因砷暴露而引起之頸動脈粥樣硬化症的機制尚不明確,一個可能的途徑是砷藉由產生氫氧基或過氧基等活性含氧自由基(ROS)增加氧化壓力,這些ROS會促使內皮細胞增生且加強細胞凋亡,兩者皆會引致內皮細胞損害。人體研究資料顯示,氧化壓力在砷中毒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台灣人的血中砷濃度與活性氧的增加相關,而中國內蒙古人的血中砷濃度與脂質過氧化作用的增加相關。〈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李婉芬助研究員;圖: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