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1 期 2009-05-07

研究發展
大鼠胚胎期脂多醣與多巴胺神經元損失之研究
Prenatal lipopolysaccharide does not accelerate progressive dopamine neuron loss in the rat as a result of normal aging

老化為原發性巴金森氏病(PD)最顯著的危險因子,但絕非發展成PD之單一因子,包括基因與環境毒性等皆會降低多巴胺之功能而引起PD。在各種各樣的動物模型研究裡發現,許多多巴胺神經毒包括六羥基多巴胺(6 OHDA)、毒魚酮、狄氏劑以及一種立效除草劑等皆會破壞多巴胺神經元。

林兆東實驗室前期研究證實,胚胎時期細菌毒素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暴露,會導致出生後多巴胺神經元的減少,這些動物還表現出嚴重的中樞黑質到紋狀體路徑的神經炎症;此外,先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大鼠於胚胎時期暴露於LPS,終其一生皆會加速多巴胺神經元損失的速度;這可能給神經細胞的進行性退化提供了條件,特別是在出生後再遇到神經毒素的條件下更應該如此。為了證實這個假設,我們將出生前細菌LPS暴露(E10.5)的S/D子鼠在實驗室條件下養到成鼠,然後在4個月或14個月大的時候,在側腦室內注射少量6 OHDA神經毒素,動物成長到17個月大時將其犧牲。體重的資料顯示,不論公鼠或母鼠,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體重並無顯著不同。分別在大鼠3個月大與16個月大的時候觀察其運動活力;結果發現,大鼠於3個月大的時候,無論是小動作、走動以及兩種運動總和,實驗組顯著地高於對照組;然而在16個月大的時候,卻有相反的表現,此時對照組的運動情況較實驗組為佳,兩相比較,實驗組的總活動力平均下降了33.1%。此行為學的研究證實,胚胎時期細菌LPS暴露過的年輕大鼠表現出過動症狀,而同組大鼠在老化後運動過少。行為學上的改變證實了運動神經通路受到細菌LPS暴露的毒性影響。〈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林兆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