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8 期 2010-04-08

會議報導
流行病學資料於健康風險評估之應用
US expert speaks on how to make epidemiological data more useful for health risk assessment

本院於2010年2月24日邀請美國環保署國際環境評估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 Assessment)資深研究員陳昭文博士來院演講,與同仁分享並討論善用流行病學資料,發揮健康風險評估的效益。

在進行健康風險評估時,最困難的其中一項為決定危害暴露之人體最低可接受限度。因為必須兼顧且平衡保護人體健康與經濟衝擊,是以政府法規單位與受管轄的團體致力於此議題許久,藉由豐富且具動態本質的流行病學資料,可以瞭解許多危害物質暴露對疾病發生的影響。近年來先進的基因科技與新興的毒理基因研究提升了風險預測的可信賴度,創新的方法為解決此棘手的問題帶來了希望。

環境法規目的在於減少健康危害,因此,施行法規的同時即減低人體對毒性化合物的暴露。危害降低的時間因化合物不同與暴露減少的程度不同,可能在開始減少暴露之時即減少危害,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美國環保署科學顧問委員會於2001年時提出降低致癌物質暴露的好處應該包括往後每年的癌症病患也逐漸減少,而危害降低的速度端視「中止遲滯期(cessation lag)」而定。陳博士首先介紹潛伏期(latency period)、中止遲滯期與延續性影響等幾個與健康危害相關的重要關鍵詞:「潛伏期」指的是自第一次暴露於危害物時至健康危害發生的時間;「中止遲滯期」為美國環保署科學顧問委員會所創造的新詞彙,指的是在暴露中止或降低後而危害風險達到平穩的程度所需的時間;「延續性影響」則是暴露後所遺留的危害。〈更多內容〉
《文:美國環保署陳昭文博士演講 / 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編輯中心攝於演講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