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3 期 2010-05-13

健康知識
沙塵暴懸浮微粒成分引發心血管疾病之機制簡介(二)
How dust storm suspension particles 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rt 2 of 2)

沙塵微粒成分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機制
美國心臟醫學會污染與預防科學專家團(Expert Panel on Population and Prevention Science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2004年Circulation期刊所發表的文章表示,長期或短期的空氣懸浮微粒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可能是經由幾種生物機轉,包括增加血液凝集(coagulation)或血管栓塞(thrombosis)、導致心律不整(arrhythmias)、急速動脈血管收縮(acute arterial vasoconstriction)、產生系統性發炎反應、慢性導致動脈硬化等。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鄭尊仁教授研究團隊2005年發表的研究顯示(2005年博士學生雷侑蓁畢業論文),肺動脈高血壓大鼠在急性吸入性暴露台北都會區濃縮微粒6小時後即會引發顯著的肺部傷害與發炎,發炎前趨細胞激素與周邊血液白血球亦有增加的趨勢,且這些急性毒性與濃縮微粒的濃度呈現劑量反應關係。研究發現PM2.5微粒引發的心血管效應包括氧化壓力的增加、系統性的發炎反應及血管內皮功能的改變,使得暴露於PM2.5的糖尿病大鼠(易感族群)血中氧化壓力標記8-OHdG增加量是健康大鼠的4倍,血中內皮素(ET-1)增加量是健康大鼠的15倍。其探討奈米粒徑對糖尿病大鼠的心血管效應研究也發現,以氣管灌注方式將奈米碳黑(14nm)施予糖尿病大鼠,會導致其顯著的肺部發炎及傷害,造成明顯的周邊發炎反應增加,血管內皮素升高及血液一氧化氮降低,顯示奈米微粒暴露可能透過糖尿病的病理機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吳萃慧編撰;審校:環職組林嬪嬪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