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6 期 2010-08-12

知識產權
幹細胞專利惹的禍?--專利和科學進步的辯論
Stem-cell patents debate—patents and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progress

1998年11月,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James Thomson的研究團隊首度發表成功分離和體外培養人類胚胎幹細胞,不僅引發科學社群興起一片幹細胞研究熱潮,有關幹細胞研究的經費來源和道德困境,也同時受到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最受矚目的議題核心,當屬威斯康辛大學校友基金會(WARF)所轄的三項幹細胞專利效性的爭辯,其論辯範圍從幹細胞株的所有權(ownership)、控制(control)、定價(pricing)和幹細胞株的取得(availability of stem-cell lines)到學術知識的傳播、應用和公共利益等等。

該三項專利的有效性於2007年受到質疑,經過美國專利商標局重新檢視結果,終於在2008年作部份修正後通過審查。但其中一項又再於2010年受到挑戰,爭議仍未塵埃落定。

此項論辯緣起於威斯康辛大學擁有所研發的幹細胞株申請美國專利,並獲得許可。這些專利為威斯康辛大學所擁有,並由該校校友基金會(簡稱WARF)的技術移轉辦公室負責管理,包含Thomson開發的幹細胞及其核心技術。這些專利,幾乎涉及所有可用的人類胚胎幹細胞株,對幹細胞研究有相當大的衝擊。〈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傅千芬編譯;圖:Nat Rev Drug Dis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