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0 期 2011-09-06

健康知識
幹細胞的諾言即將接受考驗
The great promise of stem cells is finally being put to the test

科普作家派克(Alice Park)今年發表近作「幹細胞的希望:幹細胞醫學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The Stem Cell Hope: How Stem Cell Medicine Can Change Our Lives)」, 探討過去15年來幹細胞研究曾面臨的困難與障礙,以及幹細胞研究進展所帶給人們的希望。

此書開宗明義從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期的動物複製實驗娓娓道來,談到1981年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成功分離並培養出小鼠胚胎幹細胞,以及1996年首次從成年細胞成功地複製哺乳動物--桃莉羊的誕生。接著,談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瓦爾穆斯院長(Dr. Harold Varmus)於1994年成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審查小組(Human Embryo Research Panel)希望爭取胚胎幹細胞研究經費卻沒有成功與NIH所遭受的困難,筆鋒再轉到美國國會於1996年通過「迪基維克法案(Dickey-Wicker Amendment)」修訂NIH年度預算,及明文禁止聯邦政府資助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之種種政策上的阻撓。今年7月27日,美國聯邦法院駁回禁用聯邦經費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之訴訟案。細節請參考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417期

同時,作者也描述美國研究人員在經費困難之下,又如何努力維繫他們在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這些新興領域上的國際競爭力。她介紹科學家如何與病人協會捍衛和傳播他們的觀點,他們認為減少人們的病痛足以做為推動胚胎研究的正當理由,而實驗所使用的胚胎來自不孕症治療所遺留下來的備用胚胎,絕不會再使用於人工受孕,所以永遠不會植入子宮發育成為人類。值得振奮的是,一些通過核准的臨床試驗陸續運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疾病的治療。以下為原作者派克女士摘錄自「幹細胞的希望」並刊登於今年8月22日美國時代雜誌的全文中譯。〈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麗秋;圖:原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