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癌症研究所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於近日出版「胃癌臨床診療指引」新書。癌症自1982年起已躍居國內十大死因之首,本院TCOG集合國內重要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網羅癌症相關領域專家,依不同癌症陸續出版共識手冊,藉由共識手冊的內容,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正確的指引使其有所參考。
胃癌確實的起因仍然未有定論。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1981年時胃癌為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死亡人數為每10萬人有1,879人;至1991年時仍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死亡人數為每10萬人有2,044人;至2009年時雖降至癌症死亡原因第5位,但死亡人數仍高達每10萬人有2,282人,同年的發生率男性是第5位、女性是第7位。相較於其他部位的癌症患者,值得慶幸的是胃癌患者並無明顯地增加,在西方國家甚至有減少的現象;雖然下降的原因未知,但可能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
本院TCOG於1999年出版「胃癌之治療共識」,簡要介紹胃癌的臨床表現與診斷、臨床與病理分類、擴散途徑、治療、預後等。自共識出版至今,胃癌的診治有很大的進步。近年來經由大型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證實了淋巴結廓清的存活效益。本院TCOG胃癌工作群編撰小組參考日本胃癌學會於2010年3月所制訂的第14版日本胃癌規約,釐清胃癌手術淋巴結的分類,完成「胃癌臨床診療指引」。
此指引內容分為3大部分:胃腺癌、胃腸道基質瘤及胃平滑肌惡性肉瘤、胃惡性淋巴癌;介紹症狀與臨床診斷、病理分期、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追蹤與預後等。有關外科手術的研究發現,近年來已證實經由腹腔手術治療胃上部癌(含賁門),其合併症不僅較經由胸腔手術為低,同時也有較佳的存活率。此外,目前已可使用內視鏡的方式切除早期胃癌,不僅縮小手術傷口也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也降低了術後住院天數及合併症,明顯提升醫療品質。除了外科手術之外,放射診斷及分子醫學的進步也提高了胃癌的治療效果。
歡迎有興趣讀者至本院出版品網頁或洽政府出版品統籌展售之國家書店及五南圖書購買。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癌症研究所TCOG蒲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