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8 期 2012-04-03

學術交流
「國際幹細胞庫創制會」研討會紀要
NHRI researcher attends ISCBI Workshop on the delivery of high quality iPSC resources

國際幹細胞庫創制會(The International Stem Cell Banking Initiative, ISCBI)旨在聯合世界各國及地區政府的幹細胞庫,而創建一個全球幹細胞庫網絡,以促進確切落實在幹細胞研究及其臨床應用。今年2月21至2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ISCBI研討會,焦點在討論細胞庫如何提供高品質的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並建立優良培養規範及品質控管的準則,及定義這類細胞轉譯至臨床上的應用範圍。

ISCBI的基本會員國中有超過20多個代表參加本次研討會,雖然台灣並非ISCBI會員國,筆者卻有幸能代表參加,主因是筆者參與本院伍焜玉院長所帶領的幹細胞研究團隊,在計畫中主要負責「幹細胞品管與體細胞轉化成誘導幹細胞」的核心實驗角色。為期3天的會議,首先由人類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和iPSCs方面臨床應用揭開序幕,目前這類細胞在臨床疾病上的應用包括眼睛相關疾病和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接續是針對iPSCs的衍生性議題進行討論,包括:如何進行細胞的誘導與如何從iPSCs培養選擇較有意義及合適的細胞株。在2009年ISCBI對於以研究為目的之人類胚胎幹細胞株達成共識,針對其增殖、保存,及提供訂定統一的標準作業流程,建立幹細胞鑑定的品質管制標準與最基本的準則;將進一步地審查此標準作業流程是否適用,未來將應用在iPSCs株的資源發展上。最後由科技公司發表最新技術,生命科技公司和Stemgent公司分別研發出利用仙台病毒(Sendai virus)或是核醣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再程序化(reprogramming)之有效方法,將人類體細胞(human somatic cells)轉變成iPSCs;而不再是利用轉殖基因鑲嵌至基因體之傳統方式。

筆者參加此會議得到最重要的觀念是:儘管這領域的臨床應用已有很大進展,但處於早期階段,仍有預料不到的細胞治療議題陸續發現;而hESCs和iPSCs的世代,其最終目標即是為了將來能應用在臨床細胞治療上。因此,ISCBI建立基礎研究轉譯至臨床的作業標準是刻不容緩。目前台灣在hESCs和iPSCs的臨床研究及應用,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進步的空間。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林秀芳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