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期 2004-05-27

研究發展
疫苗---捍衛人類健康的先鋒

疫苗,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弱毒性、或是無活性致病體所做的製劑,可透過不同的方法(如注射、口服等)接種至體內,產生針對該致病體(如天花病毒)的抗體、或增強細胞免疫,讓接種疫苗者具有這種致病體的抵抗力,不至於被細菌或是病毒感染到,或者是感染到疾病時,臨床的症狀輕微,不會引發嚴重感染症狀。

人類之第一劑疫苗是牛痘疫苗,根據文獻記載,該疫苗的發現,是由於一位醫師Edward Jenner長期觀察擠牛奶的女工因為感染牛痘,居然不會感染到人類的天花;天花是18世紀人類最嚴重的傳染病。自18世紀末期之後,透過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施打牛痘疫苗,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宣布世界上天花已經絕跡,這是人類首次完全戰勝的傳染病,也是疫苗立下的功勞。

隨著近20年來,分子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基因體研究之重大突破,科學家更瞭解致病體的基因序列、致病機轉與人類免疫的反應等,這擴展了人類科學研究的領域,例如科學家發現:人類某些重大疾病的發生---如癌症,與感染某些病毒的致病體有密切的關連;如B型肝炎之於肝癌。這些謎底的揭曉,讓科學家覺得研發疫苗來預防癌症其實可以思考的,當然距離成功上市還有一段時間,不過這使得疫苗的涵意由預防傳染病,衍生至預防重大疾病(如癌症)。所以,現在科學界對疫苗廣義的意涵為:只要製劑藥效可刺激接種者免疫反應,進而預防疾病---不論是傳染病或是其他疾病,均可稱之為疫苗。

雖然疫苗在人類疾病防治上,佔有重要角色,但是當人類疾病防護網瓦解之後(例如多數的疾病並無疫苗),就得靠藥物治療了。以病毒來說,目前雖已有「抗病毒藥物」的研發,但是與「對抗細菌」的「抗生素」藥物兩相比較,其藥效尚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對於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等)來說,在無特效藥可以治療的情況下,預防接種疫苗,還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文:周文祥;攝影:陳麗秋;圖:疫苗研發中心周文祥副主任;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專欄健康小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