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期 2004-06-03

研究發展
SARS-CoV的早期診斷基因晶片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2003年快速蔓延的結果造成去年全世界共774個死亡病例。同時也對於台灣人民的健康及經濟造成重大的傷害。對於這個新病毒的檢測,目前臨床上是以即時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 (Real-Time RT-PCR) 的分子檢測方法進行第一線的早期感染檢測,之後再配合抗體或病毒抗原的免疫檢測:如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免疫螢光抗體檢測分析法 (IFA) 及病毒中和試驗 (Neutralization Test) 等進行確認。 Real-Time RT-PCR 的靈敏度相當高,但僅能每次檢測病毒基因的單一區域。依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的防疫檢測流程規定,如果檢體的測試結果為陽性時,必需再用病毒基因的另一個區域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兩次的檢體量及檢測的時間。另外,利用抗體和抗原之間的作用機制,其檢測上的便利性及準確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對於未發病的早期病人可能很難被這類檢測方法篩出。所以發展一個能夠彌補Real-Time RT-PCR不足的早期診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莊志立博士在和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熊昭主任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組楊志元研究員共同合作,利用SARS冠狀病毒 (SARS-CoV) 序列資料排列分析,設計出一組專一的病毒探計,以多引子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Multiplex RT-PCR)的放大技術,結合基因晶片為平台,成功建立一個能夠準確檢測出SARS-CoV病毒的檢測晶片。此晶片可同時檢測三段不同病毒基因的區域,且所需的檢體量也相對於其他方法都來得少。此晶片經過臨床檢體的初步測試,確定可以靈敏地檢測出SARS病毒,而且檢測準確性極高。另外,也可藉此晶片進行病毒濃度的半定量評估。這項研究成果投稿到國際知名實驗室研究期刊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已被接受刊登,刻正付印中。

莊志立博士自今年5月25日起升等為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專任副研究員,莊博士為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學士及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碩士,於1993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神經科學系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博士學位。之後於美國麥亞德癌症研究室(McArdle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 從事四年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加入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在生物技術上頗有斬獲,且負責協助國家衛生研究院微晶片設施及顯微鏡管理等重要核心設施服務業務,熱心參與多項技術規劃工作。
《文: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攝影:黃愛真; 圖1:SARS-CoV的早期診斷基因晶片;圖2:莊志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