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9 期 2013-11-21

研究發展
本院開發胰臟癌分子標記,準確預測手術後復發率
NHRI researchers establish a 6-28 gene tubulogenesis-specific signature that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of independent cohorts of patients with PDAC

胰臟癌是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在美國每年有四萬多新病例,無論男女都是癌症死因的第四位,在台灣則是癌症死因的第八位。而胰臟癌治療的困難在於僅有少於五分之一的病患能被早期診斷,從而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即使如此,手術後5年內超過80%的病人會死於腫瘤復發。因此發展能更準確預測胰臟癌術後預後的分子標記,據此對病人採取積極的個人化學或標靶療法,便成為當前迫切的需要。

本院癌症研究所蔡坤志醫師、陳立宗所長及張俊彥前所長(現任成大醫學院院長)所帶領的胰臟癌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沈延盛醫師帶領的上消化道癌醫療團隊合作,利用獨創的三次元組織工程技術結合生物及臨床資訊分析,發現人類胰臟癌中存在一6個基因的分子標記,可以反應腫瘤幹細胞的活性並極為準確地預估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其準確率可高達95%,大幅超越傳統臨床病理指標以及世界上其他已知的分子指標。此一突破性發現已刊登於11月份頂尖的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上,同時已提出美國暫行性專利申請。研究團隊發現此6個基因標記中的首要基因扮演使胰臟癌幹細胞以及其疾病惡化的主要推手,動物實驗發現抑制此基因可以有效抑制胰臟癌幹細胞,進而抑制胰臟癌轉移並延長存活期,可作為發展胰臟癌治療藥物的重要治療標的。〈更多內容〉
《文:秘書室賴瑨萱;圖:秘書室魏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