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期 2004-08-12

健康知識
打開藍色的門窗 -- 憂鬱症面面觀

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Depression)、AIDS、癌症列為21世紀重大疾病及衛教預防的重點工作,而因為情緒障礙而引起諸多心理、生理現象的憂鬱症,更是新世紀困擾世人的一種精神性疾病。

與其他精神性疾病類似的是,憂鬱症的起因非單一因素,涉及環境、人格成長過程、身體生物性的反應,以及急速變遷狀態所引起的高壓等。根據調查資料,全球平均每100人中,有3至5人罹患憂鬱症;我國的統計資料約有30%的人口一生曾出現過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焦慮、恐慌、行為失常。其中憂鬱症就醫人口一年約50萬,人口數之高,說明憂鬱症困擾國人健康的情形。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公會的疾病診斷標準,針對憂鬱症,共統計出九項診斷標地:一、持續出現悲傷、焦慮或是憂鬱的情緒;二、失眠;三、對事情失去興趣與快樂的感受;四、常有罪惡感與自卑感;五、失去活力;六、記憶力消退、注意力不集中;七、食慾改變(吃不下或是暴食);八、動作狀態改變(遲緩或是急促焦躁);九、有自殺的意念或是行為。

造成憂鬱症之原因繁多,有時可能是軀體病症的表現或藥物的反應,但大多數與生活壓力及人際關係間的角色變化有關,而其造成的症狀,不只表現在心理層面,如心情沮喪、沒有精神、凡事沒有興趣、悲觀、自責,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或衝動;也同樣影響到生理層面,如嚴重失眠、食慾喪失、體重急遽下降、疲勞、疼痛、便秘、喪失性生活之能力或情趣等等。究其因,實則心身原為一體,心理的變化、心情的波動,透過自主神經系統控制五腑六臟的機能;透過腦下垂體主宰各內分泌系統;也透過免疫系統影響全身的免疫功能,故而憂鬱症的防治也應心身兼顧。

憂鬱症及其他情緒失調的問題其實極為常見,嚴重時不但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能力至鉅,且波及家人、親友、社會。然一般人常因種種的誤解而諱疾避醫,曠時費日,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及慢性化,延誤痊癒的良機。這些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比較重要的包括:
(1) 情緒失調是個人軟弱的表現;
(2) 治療沒有效果;
(3) 治療憂鬱症的藥會傷腦傷身;或服用成習容易上癮;
(4) 心理治療猶如聊天,難有成效。

由於精神醫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目前憂鬱症的治療已有許多極有效的方法,療效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數十種抗憂鬱劑,通過層層的嚴密試驗,安全無慮,且其藥理作用與一般鎮靜劑或興奮劑不同,並無成癮之可能,其作用在強化神經元之間的聯繫,甚且刺激神經細胞之再生,從而幫助腦神經系統調適其功能。

心理治療則透過與專家的訪談,加深個人對自己的了解與接受,調整生活的步調與人際關係,釐清個人的價值觀及自我期許,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可說各有千秋,由心身一體的各個面向來達到共同的目標,兩者合用其效果則更為可觀。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精神疾病必須長期治療,持續投藥,且不論是哪一種精神疾病,越早發現治癒及癒後的狀況越佳,所以千萬不要諱言忌醫。

如前所言,精神疾病的起因複雜,並非單一因素,目前科學家透過各種研究以及藥物的開發等,以求治癒病患。對精神病患而言,有治療即有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醫療,家人也必須給於持續的支持、鼓勵,大家共同來幫助精神病患走出陰暗角落。人生的波折、心情的波動乃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情緒的失調也是常見而無須隱瞞的現象,最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對它,需要時經由專家的幫忙去克服它,而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文:林克明;攝影:黃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