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期 2004-08-27

院務紀事
國衛院「肺癌臨床指引」-及早發現,提高治癒率

自1982年起,癌症即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位,依據2003年衛生署統計資料,國人癌症死亡率高達每十萬人口156.01,佔當年死亡總人口數的27.10%。這些癌症若以器官來分,肺癌與肝癌是國人癌病兩大殺手,每十萬人口均已逾30人,各佔所有癌症死因的20%。而肺癌在過去數年逐年竄升,屢屢高居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與肝癌並列成為國人健康的兩個重大威脅。簡單的說,在台灣每3.7個死亡人口就有一個死於癌症,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一個死於肺癌。肺癌在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都是發生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的疾病。為提高肺癌的診斷及治療水準,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肺癌研究委員特別製作出版提供醫師參考的「肺癌臨床指引」手冊,提供在臨床診斷及治療適切的指引方向,期能及早發現癌症病因,提高治瘉率。

2003年我國死於肺癌者已超過七千人,是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男性的第二位。如何提高癌症早期診斷率及提昇治療水準,是很重要的國家醫藥衛生課題。儘管肺癌的診治隨著醫學的進步也有相當進展,但是整體言之,過去肺癌的治療成果五年存活率不到15%,仍然有進步空間。然而,隨著新藥的臨床應用與新治療策略的發展,涵蓋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包括傳統化學藥物與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治療等,雙重或多重治療方式的分別或同時併用,使得肺癌的治療趨於複雜多面,一方面經由審慎設計的臨床試驗不斷檢驗而累積的證據,也顯示某些治療方式與藥物能夠延長特定期別患者的生存,改善生活品質,甚或治癒疾病;但仍有例外病歷。因此,「依病患的病情與體能狀況給予最合宜的治療以達到患者最大利益」,如這般「給對的病人對的治療」的原則應該立基於不斷累積的臨床實證之上。

有鑑於此,國衛院肺癌委員會參考國內外已發表的醫學實證及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的建議內容,經過數次反覆討論修正,並且參酌國內醫療現況,就小細胞與非小細胞兩大類肺癌的診斷、分期、治療及追蹤,商定標準作業準則,編撰此一肺癌臨床指引。這份臨床指引除了列舉適切的檢查以便將病人分期別類,按此訂定可供依循的治療方式、流程與病程監測之外,同時也註明了達成該項共識在現階段臨床實證強弱的級別,以作為醫師照顧病人的參考;期望藉由標準化的醫療準則,逐步提昇國內肺癌的醫療品質。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簡稱TCOG)為普遍提昇我國癌症的診斷及治療水準,並加強各教學醫院間的溝通,設有十六個不同癌症的研究委員會;其中肺癌研究委員會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由台北榮總胸腔部彭瑞鵬教授擔任主任委員,蔡俊明教授擔任總幹事,集合國內各大教學醫院從事肺癌診治工作的資深胸腔內、外科、腫瘤科、病理科及放射線治療科等共36位醫師所組成。
《文:台北榮總蔡俊明主任,公共事務組;攝影:沈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