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期 2004-09-22

研究發展
微囊藻毒素不構成台灣飲水系統的危險因子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根據健康風險評估結果,所訂定之飲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標準是1微克/升(μg L-1)。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類藍綠微藻產生的毒素,對肝臟的毒性頗高,也可能形成促進肝癌發病的病因。台灣是肝病、肝癌發病率偏高的國家,可能存在於提供飲用水源的水庫中的此類毒素,實是應當監控的環境衛生風險因子。

藍綠微藻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水體中暴長而盛產毒素的情況,文獻上時有報導。牲畜及人類飲用含有此類毒素高濃度之生水而受病害,甚至死亡的情事,文獻亦有登錄。有關台灣的這類毒素之研究及其與疾病相關等的文獻記載,甚是稀少,由於資訊不夠齊全,因此容易引發許多憂慮和臆測。

今年二月份起,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與職業衛生研究組即集合謝顯堂、張惠華等研究員之力,從事這類微囊藻毒素在台灣地區飲水系統中健康風險的研究探討。先是研究人員針對南台灣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牡丹水庫、嘉義蘭潭、仁義潭、高雄澄清湖等六處水源作水質偵測,結果發現水庫中的儲水確有低量微囊藻毒素的存在。繼而他們選擇高雄市的自來水系統作為進一步研究標的,運用LC-MS/MS分析方法來偵測自來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濃度(簡稱MLR),用以代表此類毒素的發生情況。

此研究所採行的分析技術,在研究助理李建明和朱淵源的研發運作下,對MLR的偵測極限可達至0.002微克/升 (μg L-1),為目前國際上分析MLR敏感度之冠。研究發現,在高雄市八個不同行政區所採集的所有水樣中,都無MLR的存在;而且自來水中所含的餘氯,能崩解該毒素。另外,也發現水庫中MLR的濃度,於寒暑季節之間有所變化。然而,過去半年內,該毒素濃度持續發生在WHO 所規範的濃度值1微克/升之下。

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台灣水庫中的微囊藻毒素天然含量,大致甚低,而且因添加氯氣是台灣自來水製造的必經程序,出廠的自來水均含有0.2至2.0毫克/升(mg L-1)的餘氯,可以清除殘留的毒素。微囊藻毒素目前當不致於構成台灣飲水系統中的危險因子,其所帶來的環境衛生風險低,尚在其安全標準之內。
《文/攝影:謝顯堂;圖一:夏季枯水期的曾文水庫;圖二 南化水庫;圖三 高雄市澄清湖淨水廠自來水處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