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5 期 2016-11-24

研究發展
憂鬱症患者使用不同抗憂鬱劑與自我傷害行為相關的研究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comparative risk of self-harm hospitalization amongst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using different antidepressant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Taiwan

憂鬱症是自我傷害行為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抗憂鬱劑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憂鬱症的主要藥物。近年來,根據臨床試驗的統合分析結果指出,服用抗憂鬱劑可以降低成年人的自傷風險,但卻可能會增加年輕族群自傷行為的風險;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S. FDA)於2004年要求藥廠在抗憂鬱劑藥物的仿單上,加註服用抗憂鬱劑可能與兒童和青少年族群自傷行為的發生有關之警語;並於2007年將影響族群擴大到小於25歲的年輕族群。從此之後,美國臨床上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憂鬱症患者的比例逐年下降,但在使用心理治療上的比例(憂鬱症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並未增加;而同時,之後自傷行為(例如服藥過量)的發生率卻有逐年增加的情形,因此,自傷行為的增加與服用抗憂鬱劑是否有關,目前仍未有定論。此外,近年國外研究報告也指出,服用不同種類抗憂鬱劑對自傷行為的影響似乎有所不同,但多數臨床研究的樣本數太小,無法得到定論;而且,這些研究結果主要來自歐美國家,至今尚未有針對亞洲族群之相關研究結果。〈更多內容〉
《文/表: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暨生物資訊組蔡宇婷研究助理、蔡慧如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