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期 2004-12-21

研究發展
肺癌基因突變研究成果發表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長庚醫院就台灣肺癌病人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進行有系統之基因序列分析,發現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之肺腺癌帶有此基因之突變。由於EGFR突變和肺癌之治療有關,此一發現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受到學術界廣泛重視。本研究成果刊登於12月15日之國際性學術期刊「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肺癌為全球最常見之癌症之一,也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二,更是女性癌症死亡人數最高者,平均五年存活率小於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以上之肺癌病人在診斷時已是末期,無法接受手術。雖然近年來化學治療之成效頗有進步,但對存活率之提昇仍屬有限。最近幾年才剛研發出來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Gefitinib (商品名Iressa),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故在日本和美國都已迅速獲得核准上市。但此藥只對一部份肺癌病人特別有效,在西方人(白種人)僅佔百分之十,但在日本及台灣則超過百分之三十。今年五月哈佛醫學院之科學家發現肺癌病人對於此藥有效的原因,是由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之酪胺酸活化酵素(tyrosine kinase domain)發生突變,但在西方人只有百分之二到十一有此突變,且只有二至五個突變種類。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組和長庚醫院合作,自去年起即已開始從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肺癌相關性的研究,並以最快速度完成101例手術切除之肺癌組織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之序列分析,發現高達百分之三十九的腫瘤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之突變,其中肺腺癌之突變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同時突變之種類也特別複雜,和西方人顯著不同。此外,研究團隊亦針對16名已接受Gefitinib治療之肺癌病人的肺癌組織進行分析,直接證實此基因之突變和Gefitinib療效之相關性。

此項研究成果有幾個重大意義:
第一、此研究結果預測在台灣有近五成的肺腺癌病人對Gefitinib的治療會有效,這對於提昇肺腺癌病人的存活率將有很大的助益。

第二、國人和西方人在此基因突變率的巨大差別,是一個最直接的科學根據,證實東方人和西方人對藥物治療效果不相同時,可以是和基因序列變易有關。未來對於進口藥物療效的評估,本土之臨床試驗結果將更形重要。

第三、國衛院此項研究發現在101例肺癌組織中,發生基因突變者幾乎全部集中於肺腺癌,而且在肺腺癌中發生突變之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遠高於西方人,表示此基因突變和國人肺腺癌的發生應有重要之關連,也顯示東方人發生肺腺癌的主要機制和西方人應不相同,是一個具有本土性的重要致癌機制。

第四、由於肺腺癌是國人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男性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女性接近百分之七十),近幾年在肺癌所佔比率一直在上升,且和抽煙較無關連。研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在發生肺腺癌的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將成為未來肺癌基礎研究之重點。過去數年來,國衛院參與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結合國內教學醫院進行合作,本論文研究為一成功案例。

新聞小百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個位於穿越細胞膜位置之醣蛋白,為控制細胞生長之重要蛋白質。當它異常表現時可造成細胞之過度生長,故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和癌症之發生有很密切的關連。在人類常見的癌症如乳癌,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卵巢癌,頭頸癌,膀胱癌,大腸癌,及攝護腺癌等,都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過度表現的現象。近年來對於抗癌藥物之研發,已發展出新的研究方式。那些可以在腫瘤及正常組織有不同表現之物質為最好之研發新藥之對象。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Gefitinib就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之新藥中最成功的例子。
《文:黃秀芬;攝影:劉傳文;圖:行政院衛生署記者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