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期 2005-04-21

院務紀事
國衛院藥物開發成果與奈米醫學研究現況發表會暨竹南永久院區盛大開幕及研討會行前說明會

成立於民國85年、引領我國尖端生物醫學研發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歷經10年院區分散的篳路藍縷,去年終於集中遷入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佔地廣達32公頃的永久院區。在這座以「世界級研究機構」期許所興建的院區落成後,600餘位國衛院優秀人才及近百位來自世界各地歸國頂尖生物醫學科學家的進駐後,竹南基地這處以生技及光電為主要聚落發展的科學園區,將正式宣告台灣生技研發創新效能嶄新啟動。4月25日上午10時的盛大落成典禮暨26日的「國衛院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將正式揭開國衛院及國內生技發展的新頁。

匯聚10年的人才培訓與延攬,在院區落成的此刻,由吳成文院長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生物尖端科技的研究成果也不斷傳出捷報,從年初利用基因序列分析發現肺癌突變基因、到領先全球建立胎盤幹細胞培育分化技術。今年三月國衛院自行研發的2類抗癌化合物,歷經4年餘的申請終於接獲美國專利局通知,獲得美國專利,非常有潛力發展為抗癌新穎藥物,此化合物目前已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將進行藥物代謝、安全藥理及毒理等試驗。國衛院將依據臨床前試驗之結果,規劃由本院成立之衍生公司進行或尋找合作廠商共同進行後續發展。

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利用優勢的化學合成及藥物探索技術,所研發的兩類抗癌藥物皆為創新的化合物。其中一類新穎抗癌小分子化合物在體外實驗中發現不但能制止癌細胞分裂,更能造成癌細胞死亡。於子宮頸癌、胃癌和血癌之動物實驗中有顯著抑制腫瘤生長與延長老鼠存活的效果。尤其,經靜脈注射之小鼠腫瘤模型試驗,可縮小腫瘤大小到原來16%。與cisplatin共同使用,效果比目前正在進行臨床二期試驗的combretastatin A-4P好,更可以克服一般抗癌藥物化療後所產生的抗藥性,此藥物於去年底已正式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非常具有潛力發展為抗癌新穎藥物。

而另一類化合物經動物實驗證明,口服即有抑制胃癌細胞生長之功效,目前正進一步進行藥效評估。此兩項研究成果除獲得專利外,也已先後發表於Cancer Research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知名國際期刊,顯示我國在新穎藥物研發之實力已具國際水準。

由於我國製藥業在歷年來仍以研究學名藥居多,目前雖已有藥廠引進國外在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在國內進行臨床研究,但在自行研發新藥上少有進展。因此國衛院能於近年來在抗腸病毒及抗癌藥物研發上陸續獲得共4項美國專利,是一項重要突破。也顯示我們過去在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上所作的耕耘已然有成。

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可說是新藥成功與否的「命脈」,需要龐大的資本、高科技和優秀的人才。在歐美大藥廠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利潤中,有一半以上是用於研究更好、更安全的新藥。研發除了是創造經濟效益的關鍵,也能帶動醫藥發展。由於國內藥廠在新藥研發之經驗與資金投入仍有限,因此國衛院配合政府發展「兩兆雙星」與「挑戰二○○八」之既定政策與發展重點,全力投入新藥研發,並取得專利保護,除了能使我國在全球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之際佔有一席之地,對於培養專業研發人員亦有具體貢獻。

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建立五大重要技術平台包括分子生物技術、藥物合成、自動化高速藥物篩選、藥物動力與藥物代謝以及動物藥理等,是國內少有的整合性新藥研發團隊,以互相支援與配合方式,扮演新藥探索之上游研發角色。從實驗室中的一個小分子化合物,要發展成一個具有抗癌活性的藥物,需要科學家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探索與修飾,並且要找到一個比現有藥物更有效的新藥,更是一項艱鉅的工作。而所研發之新藥若能發展成功,並技術移轉與廠商,可讓更多人能獲得健康,更能藉此提振我國廠商新藥研發的動力。

我們現有之研究成果將銜接至中下游體系,進行藥物毒理、安全藥理、製程與製劑開發及臨床試驗等工作,也可進一步以本土研發實例健全國內新藥中游發展體系,協助建立國內新藥開發之機制。

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十年,除新藥研發等領域之豐碩成果外,亦積極思考如何開展具前瞻性的重要科技領域,以期於世界醫療科技領域取得具競爭力的領先地位。因此,於九十三年八月成立「奈米醫學研究中心」,這個中心是國內第一個專門以奈米科技應用於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為主軸的研究單位。透過「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整合院內相關研究組合作進行跨領域的研究,期望藉由奈米科技對現行之疾病治療及預防在未來有突破性的進展。

國家衛生研究院「奈米醫學研究中心」之兩大研究方向為「奈米尺寸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bio-safety)評估研究」及「奈米科技在生物醫學 (bio-medical) 上的應用研究」。在奈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方面,目前著重在日益增多的各種型態奈米粒子對人體的安全性及健康影響的評估;而在生物醫學方面,則著重於發展靶向傳遞 (targeting delivery) 及醫學影像 (medical imaging) 研究;在臨床疾病方面,則將以癌症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診斷與治療作為開始。

「奈米醫學研究中心」的運作在院內合作部份,以國家衛生研究院已奠定潛力與優勢為基礎,目前已與院內的癌症研究組、醫學工程研究組、幹細胞研究中心、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及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等單位共同合作,推動多項奈米醫學科技整合型跨領域合作研究計畫。 在院際合作方面,各計畫則分別與國立台灣大學、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陽明大學、清華大學、核能研究所、台北榮總、工研院、台中榮總、台灣微脂體等單位合作。

目前執行中的計畫有: 阿爾伐奈米發生器分子生物標的癌細胞研究、奈米科技與細胞醫學及組織工程之發展應用研究、奈米科技於活體智慧型靶向傳遞系統之設計與臨床醫療之應用研究、以微陣列分析奈米顆粒作為生物材料的毒理基因體學研究、利用奈米技術改善抗癌藥物之藥物動力性質及藥效、發展以活體奈米粒子來加強醫學影像的平台技術。

國家衛生研究院「奈米醫學研究中心」去年成立至今,部份計畫已展現初步成果,如由「奈米醫學研究中心」、醫學工程研究組及台中榮總合作研究的成果,已成功將奈米粒子及光纖技術結合運用到醫學相關的偵測。此技術係應用光纖之光電偵測技術,建立一植入式同軸光纖微探針,監測注射於活體動物內部不同大小的螢光奈米粒子,藉以觀察活體在缺血及再灌流下,腦與肝臟血管通透性之動態變化,並建立其通透性之量化標準。藉由此平台技術之建立,各類組織在不同生理狀況下之血管通透性,將能被一一細部評估,繼而建立量化資訊,對日後藥物傳遞系統在設計上或相關臨床醫學資料上,提供非常重要的參數。此研究成果已分別於93年8月及94年2月份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學)中發表。

國衛院自民國85年由吳成文院長創院以來,致力發展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期望以所創造之研究環境與頂尖的研究人才,提升我國醫藥衛生研究水準、拓展國家生物科技實力,以為新世紀的生命科學世代,開創台灣的競爭利基。

10年來已有許多具體成果,以發展尖端生物醫學科技為例,截至目前本院已獲致國內專利權4件美國專利6件,申請國外專利共計52件、國內專利31件。於協助產業研發能力上,技術移轉共計11件、產學合作8項。其中新藥研發方面,抗腸病毒藥物進入動物模型、抗C型肝炎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而抗SARS藥物亦等待進入臨床試驗。

國衛院的學術論文質量俱佳,去年全院共計226篇論文發表,論文影響係數為4.12,論文之平均引用率為5.28(全國論文之引用率為2.71)。國衛院十年來所展現的科學實力,已經引起世界上的注意。也因之,有許多跨國藥廠期待與國衛院合作。國衛院也與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等進行跨國性的研究。當年學術界期待國衛院成立的功能,國衛院一路走來,不敢稍懈。

在解決國人重要疾病研究方面,國衛院針對細菌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提供政府具體科學證據,促使健保局政策改變,現今抗生素總消耗量已明顯下降。資料顯示,2001年在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6.6%、在總用量方面下降25.4%,下降藥量每年值台幣約12億元,相當本院約一年的學術研究經費。

此外在支援國內整合性醫藥衛生研究、成立多中心癌症臨床合作組織、建立政策研發中心、培訓專業臨床及癌症醫師等各項建置,無不為我國今日發展生物科技得以與亞洲各國競爭之前瞻創舉,對推動我國生技產業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文:朱筱文、楊重熙、賴瑨萱;攝影:陳麗秋、賴瑨萱;圖一:研究大樓;圖二、三:記者會盛況;圖四:奈米研究整合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