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期 2005-05-19

研究發展
掌握緊急重大疾病疫情,國衛院臨床組為國人世紀健康把關

世界衛生組織於二十世紀末指出,新世紀的國際公共衛生議題,感染症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隨著人類生活型態改變、病毒與細菌不斷適應、變異,使得各種新興傳染病及再浮現的傳染病不斷發生。近二十餘年來,較著名者如愛滋病、C型肝炎、伊波拉病毒、SARS、登革熱等。此外,隨著全球具抗生素抗藥性菌株屢創新高,因此對抗藥性機制的探討,更成各國感染學界的研究議題。

國衛院成立初期於規劃院內研究之際,即已意識到將臨的新世紀,國內重大的公衛狀況,當時我國醫療體系尚未設立臨床感染等次專科醫師制度,故而率先規劃感染症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本計畫辦理迄今,共結訓44位感染症專科醫師。他們在全國各大醫學中心、區域級醫院,負責感染症疾病的防治工作。2003年SARS爆發之際,成為我國第一線抵禦SARS爆發院內感染的前衛尖兵。

感染症既為各國重大的醫療衛生問題,而各國因為風土各異,有其不同的現況,必須仰仗國人自行研究。因而臨床組成立之後,鎖定我國重要的傳染疾病,如微生物抗藥性問題、腸病毒71型猝死感染疾病、B型肝炎病毒研究等議題,集中研究資源,以期為國人健康把關。

「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提出抗生素濫用警訊
抗藥性菌株的傳播及擴散,可由細菌直接於不同寄主(如:人、畜)之間傳染,或經由抗藥性基因,在不同種菌株之間轉移而達成。當本監測計畫研究成果發表,引起國內各界重視我國抗生素濫用的嚴重問題。為使抗生素抗藥性的危機下降,政府機構依據國衛院的學術結果,調整健保相關給付措施之後,目前的實證發現:

利用88年與90年之健保資料庫資料分析比較,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量由18.00下降到9.97 (降幅44.6%)。上呼吸道感染之抗生素使用量由8.32下降到3.28 (降幅60.6%)。89年與90年比較則降低55.8%。臨床組的學術研究不僅保障了國民的健康,更為政府節約大筆的公帑。

腸病毒研究具世界公衛研究指標意義
1998年台灣腸病毒感染疫情肆虐,估計有一百四十餘萬人感染,侵奪78名幼兒性命。臨床組即時投入此緊急疾病議題的研究,包括首先發現國內腸病毒71型的感染原,並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台灣1998年腸病毒71型的疫情」一文,說明台灣疫情的原因、流行病學與經過,此成果亦對於世界腸病毒的研究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數年來臨床組所進行的研究規劃,均瞄準國人緊急與重大的疾病問題。學術的研究可提供科學的證據,來解決政府重大的公衛問題。臨床組責無旁貸地以前觀的科學研究,扛當此重責大任。

B型肝炎病毒研究 發現致癌重要突變株
我國肝癌發生率居高不下,雖然B型肝炎病毒已被證明與肝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然而病毒感染如何造成肝臟的不正常增生,至今仍未解開。臨床組研究發現,B型肝炎大表面蛋白的突變株(pre-S 突變株),在pre-S1或pre-S2發生缺失,並繼而發現,這些突變株的出現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進一步研究更發現,B型肝炎病人的血液或肝中如出現pre-S突變株,則在十年間有56%左右會演變成肝癌。這項研究成果已發佈在5本重要的國際期刊,將來可作為預測肝癌發生的重要標記。

澄清病毒噬血症候群致病機轉並成功治療病人
臨床研究組台南病毒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主題在探討幾種病毒感染時所引起的致命性全身病徵,或噬血症候群的原因並研究其治療。目前已澄清病毒蛋白引起過度的Th1細胞免疫反應,而導致細胞激素TNFα及IFN-γ的過度分泌,及吞噬細胞之活化。目前針對此機制已成功設計出治療模式,可換回百分之五十病毒感染病人的生命。

本組並對上述各項感染症的病因及致病機制進行基礎的免疫學、病理學、及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並與國內外學術及醫療研究單位進行合作研究,以邁向亞洲地區感染症研究的重要研究中心並為國人世紀健康把關為目標。
《文:蘇益仁;圖:臨床研究組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