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再度出現SARS疫情,4月29日上午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預算及決算委員會會議中,立法委員紛紛質詢行政院衛生署是否有萬全的準備,衛生署陳建仁署長與疾病管制局蘇益仁局長於會中說明,並作以下答復。
疾病管制局於4月22日上午收到SARS通報後,迅速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及日本聯繫, 當日九點獲得確認,因此疾病管制局在4月22日召開會議公布此項疫情,在4月23日凌晨啟動SARS防疫機制。包括啟動醫療院所SARS防疫措施,針對所有不明原因之發燒病患進行篩檢,進行安養等機構對象老人體溫監測等。台灣於3月至4月初,確定未曾發生任何SARS病例,目前繼續監控中。
中國SARS疫情大致發展情形
3月29日出現首次病例,一位宋姓學生發病,因為由安徽往返北京市區搭乘火車多次,情況最令人關注。4月23日是第二波,為研究室感染,部分原因尚未明朗化。目前尚無法正確預測未來大陸SARS的疫情發展,WHO已進入中國以了解SARS疫情,現在最關心的是搭火車的SARS病例。如果宋姓學生搭乘公眾交通工具而造成社區感染,最近恐怕將有第三波出現。截至昨天(4/28)為止,北京和安徽共有9例出現。中國大陸在疫情資訊控制上如能透明化,將有助於SARS疫情之控制。
92年年底台灣發生實驗室人員感染SARS時,疾病管制局召開記者會之前,全世界媒體已知道台灣再度發生SARS病例,可見台灣媒體資訊之發達與透明化幾乎與世界同步。92年SARS疫情肆虐,國人記憶猶新。之後行政院設置SARS紓困專款新台幣500億,其中衛生署獲得236億元,截至今年4月已使用78億,主要用途為改善感染症防疫醫院之設備,購買抗SARS藥品與物資,以及醫護人員的加強訓練。目前國內各地已完成負壓病床總數為2000病床,4月1日起國內已形成感染症醫療網,醫院方面亦進行多次演練。
台灣已將北京和安徽劃為 A級疫區,並將針對北京和安徽來台之人員,進行嚴格的體溫監測與入境管理追蹤。疾病管制局希望防疫在境外,最好能夠落實防堵出入境之傳染途徑,目前國際機場設置有兩台紅外線體溫監測器,每日有5至6萬人出入,作業十分順利。蘇益仁局長認為這一次SARS防疫戰中,國內已具有充分的能力,相信足以應付未來的SARS疫情變化。
《文/攝影:陳麗秋; 圖:蘇益仁局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王淑麗助研究員經聘任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自93年5月1日起升等為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
王淑麗博士於199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後前往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92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候選人資格,於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為慢性病流行病學。1995~1996年間王博士擔任英國劍橋大學老人醫學系博士後研究,1996~1997年回國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八月份起展開其專任教職工作,為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聘任為助理教授。1999年7月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成立,王博士於2000年8月加入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行列,服務期間並於成功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兼任教職,於2001年為中山醫學大學升等為兼任副教授。
王博士曾參與多項國內重要健康問題之研究計畫,如「竹東、朴子地區心血管疾病長期之社區追蹤」、「全國營養調查」、「妊娠糖尿病之胰島素功能探討」及「台灣中風老人之存活率及相關因素」;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助研究員期間,參與之研究有行政院衛生署之「彰化環境污染與健康維護計畫」、國家衛生研究院之「高砷暴露地區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調查追蹤」及「孕婦及其新生兒的戴奧辛、多氯聯苯濃度調查集及健康追蹤」等研究計畫。王博士研究重點著重於糖尿病、循環系統疾病及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等研究,在國家衛生研究院服務三年期間共有17篇論文刊登於國際知名SCI期刊上,7篇為其撰寫,研究績效斐然,其研究能力備受各界肯定。由於王博士之傑出表現,由研究組提出升等為專任副研究員,經聘任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相信王博士將會有更亮麗的研究成果展現。
《文:黃愛真;圖:王淑麗提供 Boston Dioxins Meeting 2003》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多項議題及研究領域上積極進行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繼去年雙方舉辦兩院研究人員互訪活動,彼此觀摩,增進瞭解與互動外,並於今年4月19日至20日假桃園舉辦聯席會議,議程中安排九十二年度學研合作研發之成果報告、計畫推動辦公室報告學研合作計畫之作業流程,並就未來兩院預訂進行介入式磁振造影、藥物發展、分子基因、實驗動物和奈米研究等合作主題構想之報告。本次與會人員為兩院單位主管及提出合作構想之研究同仁,與會人員共約50名。
《文:何書賢;攝影:工業技術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簡訊第九卷第二期於93年4月出版,置於本院全球資訊網之出版品網頁,歡迎線上瀏覽。
簡訊第九卷第二期內容,包含多篇專文及院務紀事如次:
1.契約問題面面觀─誰可以代表本院簽約?【呂清雄、羅麗珠】
2.達成研究任務,協力解決問題─參訪美國疾管局黴菌病科有感 【羅秀容】
3.電子報-高效的溝通媒介 【陳麗秋】
4.我國與澳洲研發經費之比較(二)─兼談澳洲生物技術產業現況 【邱文淵】
網址:http://www.nhri.org.tw >>出版品
《文:趙孝茜;圖:簡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