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期 2004-12-21

研究發展
肺癌基因突變研究成果發表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長庚醫院就台灣肺癌病人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進行有系統之基因序列分析,發現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之肺腺癌帶有此基因之突變。由於EGFR突變和肺癌之治療有關,此一發現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受到學術界廣泛重視。本研究成果刊登於12月15日之國際性學術期刊「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肺癌為全球最常見之癌症之一,也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二,更是女性癌症死亡人數最高者,平均五年存活率小於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以上之肺癌病人在診斷時已是末期,無法接受手術。雖然近年來化學治療之成效頗有進步,但對存活率之提昇仍屬有限。最近幾年才剛研發出來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Gefitinib (商品名Iressa),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故在日本和美國都已迅速獲得核准上市。但此藥只對一部份肺癌病人特別有效,在西方人(白種人)僅佔百分之十,但在日本及台灣則超過百分之三十。今年五月哈佛醫學院之科學家發現肺癌病人對於此藥有效的原因,是由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之酪胺酸活化酵素(tyrosine kinase domain)發生突變,但在西方人只有百分之二到十一有此突變,且只有二至五個突變種類。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組和長庚醫院合作,自去年起即已開始從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肺癌相關性的研究,並以最快速度完成101例手術切除之肺癌組織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之序列分析,發現高達百分之三十九的腫瘤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之突變,其中肺腺癌之突變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同時突變之種類也特別複雜,和西方人顯著不同。此外,研究團隊亦針對16名已接受Gefitinib治療之肺癌病人的肺癌組織進行分析,直接證實此基因之突變和Gefitinib療效之相關性。

此項研究成果有幾個重大意義:
第一、此研究結果預測在台灣有近五成的肺腺癌病人對Gefitinib的治療會有效,這對於提昇肺腺癌病人的存活率將有很大的助益。

第二、國人和西方人在此基因突變率的巨大差別,是一個最直接的科學根據,證實東方人和西方人對藥物治療效果不相同時,可以是和基因序列變易有關。未來對於進口藥物療效的評估,本土之臨床試驗結果將更形重要。

第三、國衛院此項研究發現在101例肺癌組織中,發生基因突變者幾乎全部集中於肺腺癌,而且在肺腺癌中發生突變之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遠高於西方人,表示此基因突變和國人肺腺癌的發生應有重要之關連,也顯示東方人發生肺腺癌的主要機制和西方人應不相同,是一個具有本土性的重要致癌機制。

第四、由於肺腺癌是國人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男性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女性接近百分之七十),近幾年在肺癌所佔比率一直在上升,且和抽煙較無關連。研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在發生肺腺癌的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將成為未來肺癌基礎研究之重點。過去數年來,國衛院參與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結合國內教學醫院進行合作,本論文研究為一成功案例。

新聞小百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個位於穿越細胞膜位置之醣蛋白,為控制細胞生長之重要蛋白質。當它異常表現時可造成細胞之過度生長,故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和癌症之發生有很密切的關連。在人類常見的癌症如乳癌,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卵巢癌,頭頸癌,膀胱癌,大腸癌,及攝護腺癌等,都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過度表現的現象。近年來對於抗癌藥物之研發,已發展出新的研究方式。那些可以在腫瘤及正常組織有不同表現之物質為最好之研發新藥之對象。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Gefitinib就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之新藥中最成功的例子。
《文:黃秀芬;攝影:劉傳文;圖:行政院衛生署記者會會場》

學術交流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參訪交流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目前與國衛院老年醫學研究組合作執行老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筆者藉由至華盛頓特區參加美國57屆老年學會年會,發表論文「The comparison of phys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NHANES III and NHANES 1999-2002」之機會,同時接受西奈山醫學中心之邀請,前往參觀其老年醫學臨床服務及相關學術研究。

在西奈山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臨床事務副主任Dr. Patricia Bloom安排下,首日先至該科糖尿病與老化實驗組(Division of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d Aging)拜訪主任Helen Vlassara,Vlassara主任親切介紹目前其實驗室所做的研究 - 透過動物實驗了解醣衍生的毒化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與因糖尿病引起之血管、腎臟及神經合併症間之關聯性。他們的研究已發現飲食中減少攝取含醣衍生毒化物的食物可有效提昇胰島素敏感性,並進而降低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

隨後參觀老年醫學科臨床服務,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是美國五個主要有老年醫學科的醫學中心中第一個成立的,所以也常作為其他醫院建立老年醫學服務的範本。首先我們在該科醫療主任Eileen Callaham的從旁介紹下,參觀急性病房(Acute Care for the Elderly; ACE),目前病房共有30餘張床,正如同美國其他老年醫學科一般,該科老年急性病房強調團隊照護,營造和諧親切的住院環境,減輕因住院造成之功能退化及進而維持病人原有之活動等功能。接著至該科老年醫學門診參觀,除提供一般老人慢性病門診醫療服務,並作周全性老年評估外,主要特色為醫師及其他團隊成員(主要為社工人員)均以病人為服務重心,並協助其橫向的醫療需求,如協助轉診至其他科.住院或進一步安排至其他長照機構或社區照護機構。

此外,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目前透過PACE(Program for All-inclusive Care of the Elderly)的計劃,與Senior Health Partners(SHP)、The Jewish Home and Hospital等機構結合,提供居住在曼哈頓及附近地區老人複合式醫療照護,並可同時利用這些機構作醫師實務訓練的場所。當日下午即先至SHP參觀,SHP是一種類似日間照護的機構,但收案老人為符合政府定義適合居住長照機構,卻仍想住在自己家裡者,這些老人幾乎都享有Medicaid,因此機構經費來自紐約州政府,該機構對老人提供包括醫療在內的任何日常所需協助,並透過日常行為觀察及早偵測老人可能出現的功能退化,由於這對想居住在社區但又須依賴日常生活協助的老人而言,是一不錯的新選擇,因此相當受到歡迎。

我們一行接著至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附屬研究單位-國際長壽中心(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er),該中心於日本、法國、英國等地亦有合作研究中心,故為一跨國之研究長壽及老化相關之類似論壇的機構,目前透過專家研討會的方式,已陸續出版與老化相關社會面、醫學面、生物基因面等論文集。Bloom副主任為讓我們更了解其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訓練情形,故隨後安排我們回醫院加入他們的臨床討論會,會議主要由該科醫師及受訓醫師參加,目前該科提供二年期的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訓練,第一年及第二年皆各有三名醫師接受訓練中,藉由臨床討論會使實務上所遇到的病例能彼此學習處理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該科專科醫師訓練對培訓及受訓者均有一套評估方式,而這套評估方式目前亦已電腦化,值得我們參考。
《文/圖: 藍祚運,戴東原;圖由左至右:老年醫學研究組藍祚運助研究員,Dr. Patricia Bloom,老年醫學研究組戴東原組主任,Dr. Helen Vlassara》

出版資訊
台灣菸草與健康圖鑑出版

本院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研究員溫啟邦教授最近發表新書:分別為『台灣菸草與健康圖鑑』與英文版的『The Taiwan Tobacco Atlas』兩冊。將其近年來個人在台灣菸害研究的最新發現,以及國際文獻發表的成果心得,以淺顯統計圖畫與簡單易懂文字來表現,幫助廣大讀者了解菸害的嚴重性與急迫性。

本書內容包括以菸草公司的內部文件揭發了鮮為人知的內幕,同時也發現嚼檳榔與吸菸之間的親密依賴性及其防制策略的不可分性。此外作者也大膽提出台灣要大幅提昇菸價,才能減少菸害之難題,堪稱是台灣在與菸害長期抗戰中的一大里程碑,也提供給台灣在簽署「全球菸害防制框架公約」前所應考慮的議題、理論與實證基礎及可能解決之方案。

「死一個人是大悲劇,死一萬人是統計數字」,這句史達林諷刺性名言,作者將其用於菸害問題上是再恰當也不過。即使今天能使台灣四百五十萬吸菸者全部戒菸,因為菸害的潛伏期長,日後二十年內死於菸害者仍將高達二十萬人。當然這樣的『無菸家園』願景不啻是天方夜譚,今後實際死於菸害者必將遠超過上述數字,但也顯示出台灣急迫需要菸害防制之殷切,防制策略所需強度之大,均超出吾人想像,也嚴正告訴了國人,不能再以天天有進步而自喜自滿,台灣非要有領導者之高度政治決心、配合全民共識,擺脫以商業利益為中心思維,否則無法擠身菸害防制成功大國之林。

台灣菸害問題演變至今,已不僅只是單純的健康問題,也不僅只是經濟層面問題,已經演變成為台灣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也是台灣弱勢族群的關鍵問題。因為台灣的低收入及低社經地位者吸菸特別多,不知不覺導致健康變差,隨之而來的醫療費用增加,因循演變成城鄉貧富族群間健康與經濟的差距。甚者如此嚴重的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大部份民眾卻渾然不知。因此本書內容揭露了菸害的層層內幕,以及對弱勢族群的不公平傷害,並讓讀者了解明白,若能以大幅提高菸價為解決菸害方法之一,可同時協助解決其他相關問題,例如社會的公平正義、補足健保保費不足及棘手的檳榔問題等,更包括了促進全民的健康,尤其是低社經地位、低教育的弱勢族群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zation, WHO) 一向以推廣菸害防制為工作重點,最近更推出「全球菸害防制框架公約」,業已由多數會員國之支持而生效,它要求世界各國政府立法打擊香菸的銷售、廣告及走私,已有一百多國簽署、四十多國立法通過,台灣尚在「公約」門外猶豫徘徊,許多議題尚待釐清。而亞洲四小龍的菸價一個比一個高,(例如新加坡菸價每包已超過台幣200元),只有台灣尚保留偏低之菸價,以致變相鼓勵吸菸,落後很多國家,也減少了台灣的經濟競爭力。溫教授的『台灣菸草與健康圖鑑』一書,英文版不但可讓WHO內之會員國了解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績效與研究成果,中文版也可提供台灣菸害防制工作者突破困境之指南,讓台灣民眾在了解菸害的嚴重性與急迫性之同時,可全力共同支持改善菸害防制政策,提昇全民的健康,創造健康奇蹟,俾台灣能早日實現『無菸家園』的理想境界。
《文:溫啟邦;圖:中文版封面;院內索取請洽分機36326》

影音節目
國家衛生研究院 科普講座:謝興邦 副研究員

影音節目: 演講紀錄片 (片長 52分鐘)
演講題目: 與時間賽跑的新藥研發 -- 藥物研發之利基與危機
主講人:謝興邦 副研究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
演講日期: 93年11月6日(星期六) 11:00 -- 12:00
地 點: 2004年台北國際醫療器材 醫藥暨生技展 台北世貿中心A館
主辦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觀看影音節目需要 Windows Media Player 請按此處下載
《文/攝影:陳麗秋;圖:國家衛生研究院行政大樓與研究大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