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全球化聯盟」簡稱CGCM,成立於2003年12月,由耶魯大學藥理系講座教授也是國衛院諮詢委員的中央研究院鄭永齊院士發起,發起會員總共有16個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灣及美國。台灣參加的有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陽明大學。這是一個全球化非營利的組織,其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要將中藥全球化,成為國際醫療體系的一環,讓中藥能褪去傳統及地區性的角色,進一步促進全人類的健康,成為未來世界主流醫學發展的基礎。它的做法是將國際頂尖的研究機構、業界及政府組成團隊,共同努力,集合力量將中藥全球化。
今年一月在香港召開第三次會議,成員擴大到32個研究機構,今年8月在台灣召開第四次會議,成員擴大到51個會員,涵蓋的國家及地區,再進一步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澳門、新加坡,台灣今年有4個會員加入,包括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中國醫藥大學、高雄醫藥大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聯盟成員目前也成立地區分會,成立分會的有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澳洲、加拿大,台灣分會的會址在國家衛生研究院,整個聯盟總部在香港大學,聯盟主席是鄭永齊院士,副主席為上海惠永正教授,秘書長為香港大學廖家傑教授。
「中藥全球化聯盟」主要是集合全球各地頂尖的研究機構協力提供四個技術平台,包括:(1)如何做好中藥的品質管制(淬取步驟、成分分析、生物活性的確認與標準化);(2)中草藥的來源鑑定及栽培之標準化;(3)建立所有中藥的資料庫(品種鑑定、標準成分、指紋圖譜);(4)推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其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中藥成為西方國家可以認定的藥物,並通過美國FDA的認証,將中藥推向國際。
台灣在中藥現代化的工作上也做得相當多,中醫藥委員會林宜信主委在會中代表台灣中醫藥界為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台灣在中醫藥的資料庫建置也做了一部份工作,如建立了中醫藥資訊網,另外中醫藥臨床試驗的工作在所有的聯盟會員國中,台灣有比較亮麗的成績,這包括中醫藥委員會出版的「台灣中草藥臨床試驗環境與試驗法規」,並相繼成立十三家中醫藥臨床試驗中心,來實際執行中藥臨床試驗。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準備提供「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的技術平台,協助台灣多中心中藥臨床試驗,並作為聯盟未來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樣版。此外,台灣在中藥的基礎研究的方面,多年來也累積了相當的論文報告,但是在將台灣的中藥推上國際的努力上,還缺臨門一腳,因此透過聯盟的體系將台灣中藥推上國際,將可加快腳步。
聯盟的主席鄭永齊教授也提到中藥的國際化是勢在必行,因為傳統醫學被重視是國際整體的趨勢, 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到2005年的中長期策略上,也揭示傳統醫學必須整合到正統醫療體系,成為健康照護的一環,也必須加速在安全、有效及品質方面的研究,在未來必須將傳統醫學有能力提供給更廣泛的人使用,並且要教育民眾如何正確的使用傳統醫療,因為全世界有80%的民眾事實上都在使用傳統醫療。
台灣分會的會長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梁賡義院士也提到,中藥在世界各國的傳統醫學的使用最為普遍也最被重視,根據統計在大陸有90%、日本有49%、新加坡有45%、香港有60%、韓國有69%的民眾,都有使用中藥習慣。傳統中藥自成一套理論體系,由於世界潮流的趨勢,中藥被重視並廣泛地研究最多,透過這個聯盟將可進一步提升中藥的科學透明度,加速將中藥推向國際市場。
在美國FDA任職的陳紹琛醫學博士,近十年來是實際負責建立及推動「植物用藥新藥查驗登記及臨床試驗準則」的推手,在這次大會裡面也做了一個專題演講,特別提到美國整體的環境對於多成分的藥也呈現較開放的態度來接受及認定,制定並不斷修正更合理的法規來確認新藥查驗登記的準則,由於美國FDA的態度與觀念大為轉變,無形中加速了中藥全球化的腳步。不過到今天,美國雖然接受了200多件的新藥申請並批准做臨床試驗,但是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得到新藥証書。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將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開發符合聯盟標準要求的中藥複方,針對大腸直腸癌做第一/二期的臨床試驗,將由彭汪嘉康院士及陳立宗醫師主持。聯盟台灣分會執行秘書賴基銘醫師表示,這一個定名為「PHY906」中藥複方是1800年前的古方,專門針對胃腸道不適的傳統方劑,當初選擇這個方劑主要是希望能夠用來減除化學治療的腸胃道副作用,經過符合國際標準的淬取步驟、成分確定、品質管制再重新組合後,在動物實驗上意外發現不僅減低化學治療副作用,同時還有抗癌效果,並加強多種抗癌藥物的療效,經進一步的基礎研究,已確認這個組合的中藥,是透過分子靶點的調控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賴基銘進一步表示,很多抗癌中藥事實上都很有潛力被好好開發出來,若要將它國際化、全球化,都應遵循這樣的模式,才有辦法符合國際標準,將中藥推向國際。
《文:賴基銘;攝影:蕭振祥;圖一:鄭永齊院士主持會議,圖二:第四次「中藥全球化聯盟」國際研討會會場》
位於南太平洋的邦交國,吉里巴斯共和國衛生部長奇拉塔及衛生部次長馬尼拉卡,八月十六日上午拜會本院,由前衛生署長,現任本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主任李明亮教授代表接見,就台、吉兩國醫療及公共衛生發展經驗交換意見。
吉國衛生部長奇拉塔〈Hon. Natanaera Kirata〉及次長馬尼拉卡(Riteti Maninraka),由衛生署國合處曾睦鈞副研究員陪同,拜訪本院台北辦事處,本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邱亞文助研究員陪同接待。
吉里巴斯共和國由三個主要群島所構成,人口約9萬8千人,2003年11月與台灣建交。吉國計畫於首都塔拉瓦興建150床醫院,提升醫療水準,李明亮主任不僅分享台灣醫療衛生發展經驗,並一再強調公共衛生在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也特別針對島國特性,建議吉國以巡迴醫療舟、車的方式,提供地處偏遠、人口散布島嶼的人民基本的醫療服務。
《文/攝影:李柏泉;圖(左至右):衛生政策研發中心郭耿南副主任、邱亞文助研究員、衛生署國合處曾睦鈞副研究員、吉國衛生部次長馬尼拉卡、李明亮主任、吉國衛生部長奇拉塔、市立萬芳醫院邱文達院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於2005年7月11、12日假竹南院區第四、第九會議室,舉辦「生物資訊在分子演化學上的應用」研討會(Workshop on Bioinformatics Application in Molecular Evolution),邀請於日本 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任職的Dr. Yoshio Tateno與Dr. Roberto A. Barrero來台舉辦研習會, 講述族群遺傳和分子演化的概念、並且介紹DNA Data Bank of Japan(DDBJ)於生物資訊資料搜尋之應用,吸引院內外50名同仁學者熱情參與,並引發踴躍的討論。
Dr. Tateno於1975年、78年分別在東京都立大學(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及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拿到博士學位後,後續於德州大學作博士後研究,並於1979年回日本RIKEN擔任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期間獲得日本Niwa Academic Prize學術大獎,隨後從1988年迄今擔任日本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教授一職,並曾經擔任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Tsukuba University、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Gunma University、香港中文大學的訪問教授,致力於推廣分子遺傳與分子演化的教學與研究。Dr. Tateno此行對院內外同仁學者詳細解說突變(mutation)對演化的重要性、基因分子突變如何應用在物種演化分析上、以及演化分析重要的概念及工具,並以Dr. Tateno團隊研究成果為範例,利用glutatmin synthetase (GS)以及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作為靈長類演化樹分析的實際應用,精確估算出人類與恆河猴的分歧點是在2.7到3千萬年前,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已於1993年及2005年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期刊。
另外Dr. Tateno也邀請畢業於東京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The University of Tokyo)、現亦任教於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的Dr. Barrero一同來台,解說DDBJ加入The International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ase Collaboration(INSDC),成功結合DDBJ、GeneBank與EMBL之資料庫,並發展出資料相容性最佳的使用介面,如All-round Retrieval Sequence and Annotation System(ARSA)、Sequence Retrieval System(SRS)、Genomes TO Protei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GTOP)、Human Full-length cDNA Annotation Invitational Database(H-Inv DB)。DDBJ亦鼓勵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基因資料,例如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expression profile、distinct un-translated regions等。研習會於7月12日下午安排實際上機操作的機會,參與之學員可根據Dr. Barrero提供之練習題熟悉DDBJ操作介面,Dr. Barrero亦當場替大家解答各種在使用上的疑難雜症,參與者深感獲益良多。
《文:張雅惠;攝影:陳相如》
本院為加強醫學研究人才培育,鼓勵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特設置本獎助。自86至94學年度,每學年度獎助5至10人次不等,迄今共獎助61人次,合計25位受獎人,且其中9位受獎人連續四年獲獎。九十四學年度本獎助之連續申請,於6月10日下午五時截止收件,申請者共3人,經書面審查及召開審查會進行複審均通過獎助,包括台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吳君泰(探討dDEN1對Nedd8的酵素活性及其重要性);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張懷仁(NMDA受體通道在癲癇致病因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曾琬瑜(不同的複合樹脂在不同光源和曝光模式下,微應變和聚合程度之變化),獎助名單公告於本院院外研究業務處最新消息網頁。http://www.nhri.org.tw/nhri_org/ex/mainnews.htm
另,九十四學年度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獎助初次申請公告如下:
一、說明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加強醫學研究人才培育,鼓勵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特提供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獎助。
二、實施對象
國內各醫學院醫學系及牙醫學系學生修讀醫學雙學位(醫、牙學士學位及國內生命科學相關之博士學位),或醫學士、牙醫學士攻讀國內生命科學相關之博士學位,且獎助期間未重複領有其他獎助金或擔任其他有給薪之工作者,得申請本獎助。
三、申請文件
◆ 初次申請書一式二份
◆ 學生證、學經歷證件影本及大學(含)以上歷年成績單正本一式二份
◆ 著作影本一式二份
◆ 指導教授推薦函一封
四、獎助金額及期程
審查通過之受獎助者每月獎助新台幣四萬元整,獎助期程為94年8月至95年7月;本獎助得連續申請,最多獎助四年。
五、申請辦法與截止日期
申請書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nhri.org.tw/ex/award下載,或逕向本院索取。申請人應於94年10月20日下午5時以前備齊申請文件送達本院院外研究業務處,預計於94年12月公告獎助名單。
聯絡地址:台北市南港區115園區街3號10樓 國家衛生研究院 院外研究業務處
洽詢電話:(02)2653-4401轉23311葉先生 傳 真:(02)2655-8768
電子信箱:award@nhri.org.tw
《文:葉志新;圖:公告海報》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主辦的「研究資源2005系列活動」於9/2至9/6展開,將分別就「生物醫學資源」及「衛生資料資源」兩大主題,舉辦研討會與教育訓練課程,希望達到提昇研究資源運用,服務生命科學社群的目標。
本次活動於9月2日假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舉行「細胞培養與品管研討會」與「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開發與應用研討會」。活動研討重點,在「生物醫學資源」方面,主要在於推廣細胞株培養品質管制的觀念與技術,除了9月2日的演講,另於9月6日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資中心開辦實驗課程;「衛生醫學資源」則以健保資料庫應用於臨床、藥物、政策、醫管,及流行病學方面之研究經驗為主題,邀請各界及醫藥衛生研究之專家提供使用經驗分享。
國衛院為協助政府推動醫藥衛生科技研究、提昇醫藥衛生研究環境,於成立之初即設置研究資源處,藉由資源共享、技術支援、資訊服務及教育訓練等方式,提供國內醫藥衛生研究人員各項研究資源服務,為建置國內生物醫學研究「基礎建設」不遺餘力。「研究資源2005系列活動」今年邁入第八個年度,承學者專家持續熱情參與籌備規劃,相信能再次帶動國內生物醫學研究經驗與資訊交流。
《文:侯宜伶;圖:公告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