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是藉由食物感染傳播至人類的主要人畜共通細菌,可引起輕微或嚴重的腸胃炎,亦可造成侵犯性威脅生命的敗血症,尤其是免疫系統不足,及年紀較小或較大之病人。在可引起人類感染之不同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血清型中,除了Salmonella Typhi及Paratyphi是由人類互相感染,其他的1,400多種血清型大多是因不小心吃到帶有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或跟帶沙門氏菌之動物接觸,而引起感染生病。一般沙門氏菌感染所引起的腸胃炎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如需要使用抗生素時,安平西林(ampicillin)或複方璜胺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SXT)為治療腸胃炎之第一線抗生素主要選擇;而較後線之氟化恩菎類(fluoroquinolones),及第三代頭孢子素(extended spectrum cephalosporins)類抗生素,為治療侵犯性及嚴重沙門氏菌感染之選擇。但近幾年來因沙門氏菌對第一線抗生素之抗藥性逐漸增高,使用後線抗生素之需求逐漸增加。
本院臨床研究組由1998、2000、2002年「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劃(TSAR)」所收集的798株臨床沙門氏菌研究發現,這些沙門氏菌平均幾乎一半(48%)已對ampicillin具抗性,三分之一以上(36%)對SXT已具抗性,而有26%之菌對此兩種藥皆具抗性。另外,具五重抗藥性之菌,即對ampicillin,chloramphenicol,streptomycin,sulfamethoxazole及tetracycline (ACSSuT-R)五種抗生素皆具抗性的,則佔41%;此ACSSuT-R五重抗藥性之重要性是因其抗藥基因群可經由崁入子(integron)在不同血清型間互相傳播。
國內最常見的沙門氏菌血清型為Salmonella Typhimurium,佔由糞便及血液檢體來源沙門氏菌各約30%。Salmonella Enteritidis為第二常見之血清型,佔由糞便及血液檢體來源之沙門氏菌各約10%及20%。此兩種血清型在歐美亦常見,台灣臨床沙門氏之抗藥性與歐洲(十個國家)及美國比較高出許多,舉例來說,台灣的Salmonella Typhimurium菌株對ampicillin具抗藥性之比率是76%,歐美則各為59%及34%;而其對SXT之抗藥性,台灣與美國之菌比率則各為17%及2%。
而最值得注意的一抗藥問題是氟化恩菎類,我們所研究的這些TSAR近800株沙門氏菌中,已有約30%對氟化恩菎類感受性有降低的現象,歐美則各為14%及2%。國際上的研究文獻指出,在有選擇性條件的壓力下,例如使用氟化恩菎類治療對其感受性已降低之致病菌,可引起這些菌再突變而演變成對氟化恩菎類完全具抗藥性之菌,導致治療失敗,故對氟化恩菎類感受性降低,是細菌對氟化恩菎類具抗藥性的前兆警惕。另外,這些沙門氏菌中,對氟化恩菎類完全具抗藥性之菌佔2%,但這些菌大多是從一個具高度侵犯性之血清型Salmonella Choleraesuis而來,這是一個國內較常見但國外較少見的血清型,是引起敗血症之常見沙門氏菌,佔此研究由血液分離出之沙門氏菌的9%。Salmonella Choleraesuis對氟化恩菎類完全具抗藥性之比率逐年增加,在2000及2002年已高達50%。而且,國內已有不同血清型之沙門氏菌亦開始對第三代頭孢子素類抗生素具抗藥性,故可造成治療嚴重沙門氏菌感染病人時用藥選擇有限或治療失敗的情況。
抗生素使用越多,細菌抗藥性越高。根據台大醫院張上淳主任等之調查,國內近年來所進口及製造的抗生素,至少50%是使用於農業與動物界(感控雜誌,2003)。在食品動物界內,抗生素不只是用於治療與預防疾病,亦用來促進動物的生長。食品動物界使用抗生素為飼料添加物與社區中抗藥菌產生或增加之關聯是國際學者多年來持續探討的問題。我們自2004年起亦開始與疾病管制局合作,持續調查不同年度台灣地區臨床沙門氏菌各主要血清型的抗藥趨勢及演變。這些監測結果,是做為推動國內醫界、農業及畜牧界謹慎使用抗生素之依據。
註:此報告中之TSAR結果已於2006年發表於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文/圖:臨床研究組楊采菱》
(一)說明: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獎勵優秀博士後研究人才於國內研究單位進行全職博士後研究,特提供「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學者獎助」。
(二)獎勵名額與申請資格:
96年度提供4至5個名額。申請人限近4年內(民國92年1月1日及以後)獲得醫藥衛生或生命科學博士學位或醫學士學位者,並深具研究潛力且成績優秀。獲獎之研究學者須前往國內醫藥衛生相關之研究機構進行全職博士後研究。注意:若申請人欲前往之實驗室主持人與就讀博士班的指導教授相同時,請加覓一位共同指導教授,以擴展研究領域
(三)獎助內容:
1. 第1年每名每月獎助新台幣7萬1,000元整,第2年起依獲獎者研究表現,逐年調整獎助金額。
2. 每年得補助研究消耗品經費,補助金額以新台幣30萬元為上限。
3. 每年視需要得補助乙次出席國際會議費用,補助金額以新台幣5萬元為上限。
4. 本年度獎助自96年1月1日至97年12月31日止,為期2年。若有特殊原因,得申請延後獎助起始日期,惟最多以半年為限。
(四)申請文件:
1. 申請書乙式2份(含正本)。 3. 推薦信3封。
2. 學、經歷證明文件影本乙式2份。 4. 論文抽印本乙式4份。
(五)申請辦法:
申請書表請自本院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nhri.org.tw/ex/award下載。申請文件宜儘早準備(不需備文),並於截止期限民國95年10月2日下午5時正以前(逾時不予受理)送達台北市南港區11503園區街3號10樓,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外研究業務處。若有洽詢事項,請洽本院院外處周小姐,電話:(02)2653-4401轉23306;傳真:(02)2655-8768;e-mail:award@nhri.org.tw。
《文:周怡利;圖:公告海報》
目的:
本次教育訓練課程將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訓練課程內容涵蓋Statistical Designs and Methods for Epidemiology, Biostatistics for Clinical Trials and Research等一系列的介紹。每一個主題均由國內、外知名大學具十多年教學及臨床經驗的教授及醫師講授。第二階段召開精神醫學臨床研究討論工作坊,特著重參與課程之學員依個人研究興趣與指導教師和其他學員作有效性之小組討論。相信,藉此培訓機會,可提供對臨床試驗有興趣的研究人員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參與對象:
1. 國內精神科研究醫師相關人員皆可免費報名參加。
2. 國內公共衛生相關學系碩、博士班學生皆可免費報名參加。
3. 對臨床試驗研究有興趣者皆可免費報名參加。
4. 名額限制:250人(小組討論:60人)。
日 期:民國95年8月12日(星期六) 8:30-17:00
民國95年8月13日(星期日) 8:30-12:00
上課地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6樓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
費 用:免費參加;請事先報名,以免向隅。(僅於8月12日會議,敬備午餐乙份)
注意事項: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民國95年8月7日(星期一)或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請直接至www.nhri.org.tw下載報名表,傳真至(02) 2346-5768。
以上課程報名皆為免費,竭誠邀請您參加。敬請密切注意課程報名日期!
如有任何變動,以網路公告為主。
詳細內容或相關疑問,請至網站查詢或電洽(02)2653-4401 ext. 26702 陳先生。
《文/圖:林佳憓》
主講人:陳娟瑜博士
(Assistant Investigator, Divis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Abuse
Research, NHRI, Taiwan)
講題:Epidemiology of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時間:民國95年5月5日 下午1:30至3:00
地點:國衛院竹南院區研究大樓R1-B1222演講廳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內研究業務處
觀看影音節目需要 Windows Media Player 請按此處下載
《文:何書賢;圖:陳娟瑜博士;影音整理:賴崇文、何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