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期 2006-08-30

院務紀事
生技藥研組徐祖安副研究員榮獲國科會「吳大猷紀念獎」殊榮

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徐祖安副研究員以「利用間質幹細胞建立C型肝炎病毒之細胞培養與動物模式」研究計劃,榮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5年度吳大猷紀念獎。獲獎消息傳來,徐祖安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及全院同仁均感與有榮焉。徐博士表示,得獎是一種肯定與鼓勵,更是一種督促與鞭策,提醒他必須更加努力地堅持研究工作,並督促自己繼續加油,扮演好自己本應扮演的角色。他更謙虛地表示要以平常心處之,他說:「其實做事情比得獎更有意義」。

吳大猷紀念獎是國科會為了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勵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而設立的獎項,獲獎人以第一次獲獎及每年獲獎人數二十五名為限,獲此榮耀象徵研究者在專業領域獲得高度肯定,除了可獲得獎牌一面及核給至多三年期的專題研究計畫經費之外,另外在得獎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期間,也將給予每年新台幣三十萬元的研究經費。

徐祖安副研究員于1996年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之後,進入位於馬里蘭州(Maryland)的人類基因組科學公司(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簡稱HGSI)擔任博士後研究員。HGSI是一個以開發新蛋白質藥物為主的生技公司,在HGSI,徐博士學習到尖端蛋白質藥物的理論與技術,奠定其在生技製藥領域的紮實根基。而後,進入位於紐澤西州的藥界巨擘Merck & Co. 擔任疫苗藥劑研發部(Vaccin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資深研究工程師,Merck是美國最好的製藥公司之一,徐博士於Merck學習到的知識與所經歷的企業文化,使其對製藥產業有更深刻的認識。

徐祖安博士於1998返國加入國衛院研究團隊,其研究興趣與專長主要是在抗病毒(包括Enterovirus 71(腸病毒)、SARS-CoV、以及Hepatitis C Virus (HCV))藥物的研究開發,迄今在病毒的新藥研發上建立了良好的基礎。當1998年返國服務時,台灣正爆發空前的腸病毒大流行,徐博士與國衛院的伙伴陳志豪、夏克山博士等,於1999年開始與長庚大學的施信如教授合作,共同研發抗腸病毒的藥物。此外,徐博士參與2003年初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他與好友同儕謝興邦博士、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的陳啟銘,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的詹家琮,以最短的時間發現數種臨床上已在使用的老藥具有抗SARS病毒的效果。徐祖安博士對於其老藥新用的抗煞策略獲得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深感光榮也很慶幸身為抗煞團隊的一員,他表示能在諸如SARS與禽流感等新興病毒的防治上,貢獻其心力與專長,實為實踐科學研究之使命展現,他也期待其所領導的團隊,於抗病毒藥物研發的實力持續提升,以更多具體的成果回饋社會。

而於此次獲頒吳大猷紀念獎的C型肝炎病毒研究上,徐祖安的研究計劃中指出,HCV研究的進展一直很緩慢,部份的原因是HCV無法在一般的細胞培養系統中感染及增殖。雖然有少許的報告指出HCV可於細胞中感染及複製,但可能是因為操作或材料的取得太困難,或是實驗的再現性並不高,使得大多被報導過的方法並無法被普遍使用。直到1999年,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病毒學家Ralf Bartenschlager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了HCV次基因體複製系統,使得HCV的研究有了快速的進步。然而,這樣的複製系統,僅包含了病毒生命週期的RNA複製的部份。2005年,有幾個實驗室報導了一特定的HCV病毒株(JFH1 clone)可於一般的細胞(如Huh7)中進行感染及複製,這些進展可說是自1999年的HCV次基因體複製系統後,HCV領域的最大突破;但是,如此令人興奮的突破,也僅限於JFH1病毒株。因此,在徐博士的研究中,研究團隊將根據幹細胞衍生而成的肝臟細胞,利用化學與基因科技的方法,發展出適合HCV病毒感染及複製的細胞培養系統,並進一步發展出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式,以利研究HCV在生物體及宿主細胞的感染、複製及成熟的過程。徐博士特別邀請在臨床與基礎研究表現非常傑出的台北榮總李光申醫師(李醫師亦為國衛院幹細胞中心之合聘研究員,今年也獲得吳大猷紀念獎)與長庚醫院的葉昭廷醫師共同合作,三人在生物工程、臨床醫學、藥物研發、肝臟學和病毒學的領域裡各有專精,他們將積極地整合各實驗室的長處,以期能夠有重要結果的產出,對於發展有效治療C型肝炎病毒能有重要貢獻。

獲得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獎助,徐祖安除了感謝家人的支持外,對於國衛院的合作氣氛、研究環境及生技藥研組研究團隊建立出的堅實陣容與趙宇生組主任的領導,徐博士均讚譽有加,亦深感榮幸。另外,徐博士表示其自2002年起於清華大學擔任合聘助理教授及副教授期間與學生教學相長之經驗,亦對其研究工作助益頗多。徐博士的研究結果已整理成45篇論文,發表於著名之國際期刊,並已獲得5項美國的專利許可,約有10件專利的申請正進行中。篤信基督教的徐祖安博士,以耶穌的話語自勉:「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和光。」因此,除了專業的貢獻外,他也希望能為這個社會與週遭的朋友付出更多的愛心與關懷,在這個是非價值趨向多元的新世代裡能夠發揮像鹽一樣調和劑的功用,對這個社會盡到一個知識份子應有的責任。
《文/攝影:沈世華;圖:徐祖安博士(左三)與其實驗室成員》

健康知識
C型肝炎簡介

C型肝炎病毒(HCV)是屬於黃熱病毒科 (Family Flaviviridae),是一種正股RNA病毒,其RNA基因體由接近10,000個核醣核酸組成,在1989年被美國Chiron Corporation (Emeryville, CA)的研究團隊發現為1988以前稱為非A非B型肝炎的病源 (Science, 1989 Apr 21;244(4902):359-62)。慢性C型肝炎的帶原者常易發展成肝硬化(大約需要二十年),進而導致癌的產生(大約需要三十年),其肝癌之發生率則比正常人高10倍以上。

全世界有超過一億七千萬人為慢性HCV的帶原者,台灣約有五十至七十萬的病人,然而,目前並無針對HCV的疫苗,而唯一可用來對付HCV的治療藥物,就是 interferon (干擾素)與 ribavarin (雷巴威林),傳統的干擾素需每週皮下注射3次,近來有長效型的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問世,病人只需每週注射1次,合併每天兩劑的 ribavarin,共治療 24 或 48 週,約有五成的genotype 1 的病人與八成的 genotypes 2 or 3 的病人可以清除C肝病毒,不過大多數的病人是屬 genotype 1 的,且這些藥物有著引起感冒、肌肉疼痛、貧血、等副作用,並非人人都適合接受治療,因此,需要開發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輕微的療法。

在研發新穎的抗病毒藥物的方面,藥物化學家需先與病毒學家合作,合成出成百成千的有效的病毒抑制劑,再配合許多如「藥物動力與藥物代謝學」、「疾病動物模型」、「毒理學」等的臨床前試驗 (pre-clinical testings),在通過藥物的臨床試驗後,最終將可找到能夠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又不對人體產生毒性的使用情況下,達到有效抑制病毒於人體內複製的效果。然而,自從HCV被發現以來,經過許多全球知名藥廠與包括國衛院在內的許多研究機構的努力,目前已有約二十個藥物已進展至人體試驗的階段,但尚未有新藥被核准,新藥開發之困難度可見一般,而原因之一就在於C型肝炎的動物模型 (animal model)的缺乏。

除了人類以外,黑猩猩是唯一可被HCV感染並支持其複製的動物。但是,黑猩猩並不能被大量的使用,所以亟需要另一種可代替黑猩猩的動物模式來研究HCV。位於加拿大Edmonton的Alberta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培育出一種可長出人類肝臟的「雙源老鼠」 (Chimeric mice),並證實了其中的人類肝臟細胞可被HCV感染並支持其複製,相關的結果發表於2001年的 Nature Medicine。這種「雙源老鼠」的產生方式是將人類肝臟細胞移植到含有以白蛋白的Promoter所控制的plasminogen activator (Alb-uPA)的轉殖基因的SCID (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此動物模型已成為C型肝炎新藥開發的利器之一。

參考資料:
1. Tan, SL, Pause, A, Shi, Y, Sonenberg N. “Hepatitis C therapeutics: current status and emerging strategies.” Nat Rev Drug Discov. 2002 Nov;1(11):867-81. Review.
2.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 113 期 2005-08-25, 病毒罩門大公開 -- 談抗病毒藥物的篩選與開發
3. Mercer, DF,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in mice with chimeric human livers” Nat Med. 2001 Aug;7(8):927-33.
《文:徐祖安;圖:朱翊維》

院務紀事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資源2006系列活動」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主辦的「研究資源2006系列活動」將於9月8日至9月21日展開,將分別就「衛生資料資源」、「生物醫學資源」、及「生物資訊資源」三大主題,舉辦研討會與教育訓練課程。

本次活動分三個場次,包括9月8日於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舉行「細胞培養與品管研討會」與「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開發與應用研討會」;9月12日於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資中心開辦細胞株品管實驗課程,以及9月20至21日兩天於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圖書館電腦教室,舉辦「JEMBOSS 基礎課程」。

「衛生資料資源」主題,以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的研究成果分享為主軸,邀請各界醫藥衛生研究之專家,提供健保資料庫應用於臨床、藥物、政策、醫管、流行病學方面之研究經驗;「生物醫學資源」方面,則持續推廣細胞株培養品質管制的基本觀念與技術,特別是希望國內細胞培養實驗室,都能將黴漿菌污染檢測納為例行工作,以維護實驗結果的品質;「生物資訊」主題,則藉由JEMBOSS 基礎課程,介紹常用生物資訊網路資源、JEMBOSS軟體之原理和使用方法,以電腦實作練習,讓使用者能更在課程結束後,順利使用JEMBOSS進行序列分析的工作。

國衛院研究資源處設立的宗旨,乃藉由資源共享、技術支援、資訊服務及教育訓練等方式,提供國內醫藥衛生研究人員專業、實用的研究資源服務。「研究資源系列活動」今年邁入第九個年度,承相關學者專家持續熱情參與籌備規劃,相信能再次達到提昇研究資源運用,服務生命科學社群的目標。
《文:侯宜伶;圖:活動網頁》

學術活動
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升等演講-Dr. Shiow-Ju Lee

主講人:Dr. Shiow-Ju Lee
    Assistant Investigator, DBPR, NHRI
演講主題: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or Drug Discovery
     & Finding Agents for Anti-inflammatory Related
     Diseases and Anti-cancers
     抗發炎相關疾病及抗癌症之藥物研發兼談
     高速藥物篩選在藥物研發之應用

時間:2:00 PM-3:00 PM, Thursday, 8/31/2006
地點:B1, R1-1222 Conference Room, Research Building, NHRI
   Zhunan Campus
   國衛院竹南院區研究大樓R1-1222會議室(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文:鄧錦惠;攝影:何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