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期 2007-04-26

研究發展
1999年與2005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之比較-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

摘  要
本文旨在使用「1999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以下簡稱: 1999年中老年調查)以及「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以下簡稱: 2005年國健調查)完訪之老人資料,比較老人過去一年跌倒盛行率、跌倒時之狀況如天氣、地點、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是否跌傷以及跌傷之類型、部位及求醫地點,老人自述跌倒/跌傷的直接原因,以及跌倒後對老人之影響等。結果發現:台灣地區老人過去一年跌倒之年齡暨性別標準化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但在同一時期,跌倒者當中有傷害者之比例則由37.9%降至27.3%。老人跌倒發生在自宅內的比例減少,發生在自宅以外的比例增加。跌倒/跌傷者均有五成以上歸因於個人因素, 四成歸因於環境因素。跌倒後害怕再度跌倒或因此而減少活動的比例均減少。我國應強化老人防跌政策及後續研究。

前  言
根據Barss, Smith, Baker 等 (1998) 以及Murray & Lopez (1996a, 1996b)指出: 跌倒乃造成全球人口罹病與死亡之重要原因。Kiel, O’Sullian, Teno等(1991)發現: 跌倒者較非跌倒者更容易住院、住進護理之家、求醫,而且在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IADL)方面均有較多的障礙。因此,若能預防老人跌倒,必然可以降低跌倒後之傷害--如髖骨骨折等的發生率,減少可觀的經濟成本(蔡益堅等, 1996)。而要預防老人跌倒,必先了解其流行病學基本特性。雖然邱淑媞等(1993)研究顯示: 近三十年來跌倒是造成台灣地區老人因事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交通事故。林茂榮等(2002)發現: 不同的社區研究顯現:社區老人跌倒的盛行率約在10%-20%之間。台灣人口呈現加速型老化,在2007年初65歲以上者已超過總人口10%;預計至2020年65歲以上人口將增至368萬人,超過總人口15.84% (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台灣地區老人跌倒及跌傷之流行狀況如何?及其對於個人造成之影響如何?向來缺乏全國性基礎資料及趨勢研究。

材料與方法
本文旨在使用1999年中老年調查完訪之2,890位65歲以上老人,以及2005年國健調查完訪之2,724位65歲以上老人資料,進行比較兩次調查資料所呈現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經驗之盛行率(跌倒的定義係請問「您過去一年有沒有跌倒或摔倒過?譬如走路時跌倒、滑倒、坐著或站著沒坐好或站好、或暈眩而摔倒,還是躺著時摔下都算,不管是不是有受傷都算」、跌倒時之狀況如天氣、地點、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以及是否跌傷(如骨折、骨裂或扭傷、脫臼等) 與跌傷之類型、部位及求醫地點,老人自述跌倒/跌傷的直接原因--按環境因素及/或個人因素分類,以及跌倒後對老人之影響--是否害怕再跌倒,及是否因此而減少活動--外出、走路的機會等,以提供未來我國訂定老人跌倒防制政策及後續分析研究之參考。老人跌倒之盛行率係以台灣地區200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依年齡暨性別標準化;本研究所呈現百分比係依據當年調查多步驟分層抽樣機率加權。

有關「1999年中老年調查」及「2005年國健調查」之問卷設計、抽樣架構、實地訪查、資料蒐集與完成狀況,以及資料之加權處理方式等,請分別參閱「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台灣地區老人健康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BHP91-3-1)、台灣地區中老年預防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BHP91-III-2) (http://rds.bhp.doh.gov.tw/welcome.jsp)及「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研究簡訊」第1至4期。

結  果
一、 兩次調查樣本之比較(表一)

「1999年中老年調查」及「2005年國健調查」完訪台灣老人之平均年齡(範圍)各為74.4±5.9 (65-98)歲及73.9±5.9 (65-102)歲;74歲以下者各占64.8%、60.4%;男性百分比各占54.5%、49.5%;有偶者均約為六成;教育程度小學以下者各占78.5%、77.1%;本省籍各占76.2%、82.0%;健康自評良好或普通者合計各占63.6%及76.5%。

二、 老人跌倒盛行率之比較 (表二)

比較這兩次調查,我們發現: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之年齡暨性別標準化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2005年的男性或女性之年齡別跌倒盛行率均比1999年高,僅70-74歲男性與75-79歲及85歲以上女性例外。

三、 老人跌倒狀況之比較 (表三、表四、表五)

就跌倒之次數而言,約有4%跌倒者記不起來跌倒次數。1999年老人跌倒者當中有60.8%跌倒一次,有14.0%跌倒兩次,有20.7%跌倒三次或更多;2005年老人跌倒者當中有59.0%跌倒一次,有17.7%跌倒兩次,有19.3%跌倒三次或更多。就跌倒當時之天氣而言,約有六成為晴天,陰天及雨天各約一成,其餘兩成不詳。跌倒地點而言, 1999年老人跌倒有49.9%發生在自宅內,其中在客廳、臥室、浴室/廁所各為21.1%、20.6%與20.5%;就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而言,以室內走動最多,占25.3%,次為洗澡9.9%與上、下樓梯9.6%。2005年老人跌倒則有44.4%發生在自宅內,其中在浴室/廁所、客廳、臥室各為26.6%、22.9%與13.7%;就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而言,以室內走動最多,占22.3%,次為大(小)便12.2%與洗澡10.2%。

至於跌倒發生於自宅以外者,1999年老人跌倒有50.1%發生在自宅以外,其中發生於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公園或運動場各為48.3%、12.8%與4.8%;就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而言,以騎乘腳踏車或機車最多,占23.3%,次為散步19.1%與做農事12.3%。2005年老人跌倒則有55.4%發生在自宅以外,其中發生於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公園或運動場各為46.7%、12.0%與7.6%;就跌倒當時所從事之活動而言,以散步最多,占37.0%,次為騎乘腳踏車或機車占15.7%與做農事10.0%。

四、 老人自述跌倒/跌傷的直接原因--按環境因素或個人因素分類 (如圖及表六)

老人跌倒後自述其成因,1999年跌倒者有37.3%歸因於環境因素,55.3%歸因於個人因素, 6.4%認為兩者均有, 0.3%則認為兩者皆非。2005年跌倒者有42.3%歸因於環境因素,54.1%歸因於個人因素, 3.4%認為兩者均有, 0.1%則認為兩者皆非。

跌倒者當中有傷害者之比例則由1999年的37.9%降至2005年的27.3%。如讓其中跌傷者自述其跌倒成因,1999年跌傷者有39.0%歸因於環境因素,51.2%歸因於個人因素, 7.8%認為兩者均有, 0.9%則認為兩者皆非。2005年跌傷者有39.7%歸因於環境因素,53.2%歸因於個人因素, 6.6%認為兩者均有,其餘 0.5%則認為兩者皆非。

不論跌倒/跌傷者自述其跌倒/跌傷的直接原因,在環境因素方面,最常見的兩項是地板太滑、踩到或踢到地上的東西;在個人因素方面,最常見的兩項是突然頭暈或眼前一片漆黑(眼黑矇) 、 突然大腿無力不支。

五、 老人跌傷之類型、部位及求醫地點 (表七)

老人跌傷者自述其受傷部位,1999年跌傷者220人當中87.6%只有單一部位受傷,12.4%有多重部位受傷,其受傷部位累計以下肢最多,占36.1%,上肢次之,占27.0%,第三為髖骨19.3%。2005年跌傷者168人當中83.8%只有單一部位受傷,15.6%有多重部位受傷,其受傷部位累計以上肢最多,占34.3%,下肢次之,占34.0%,第三為髖骨21.4%。

老人跌傷者自述其求醫地點,前三者依序為西醫醫院或診所、接骨院或國術館、中醫醫院或診所,其所占比例在1999年跌傷者當中各為 67.4%、22.5%、16.9%;在2005年跌傷者當中各為 75.3%、12.0%、12.5%。值得注意的是在1999年及2005年各有9.8%及6.7%跌傷者自行處理,沒有求醫者。

六、 老人跌倒後之影響-是否會害怕再跌倒,及是否因此而減少活動-外出、走路的機會?(表八)

如問老人跌倒者是否害怕再度跌倒,1999年跌倒者僅有496人回應此一問題,其中73.4%害怕再度跌倒;2005年跌倒者則有57.8%害怕再度跌倒。如問老人害怕再度跌倒者是否因此而減少活動,1999年回答害怕再度跌倒者僅有364人回應此一問題,其中64.2%因此而減少活動;2005年回答害怕再度跌倒者當中有57.0%因此而減少活動。


討  論
本研究發現台灣地區老人年齡暨性別標準化跌倒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且同一時期,跌倒者當中跌倒兩次者之比例由14.0%增加至17.7%,相形之下,跌倒者當中跌倒一次者或跌倒三次以上者之比例雖然減少,但減少的幅度有限。這可能與在兩次調查期間,我國老人之社會生活環境及健康狀況變遷有關。

近年來我國社會急速變遷,自宅及社區生活環境未能配合老人需求有關。由於各種休閒活動的普遍提倡,許多老人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大增,但戶外環境: 如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公園或運動場等的設施雖有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安全上的死角,尚待改善- 例如街道或路上各種交通號誌設施或公車服務並未配合老人體能調整,故導致其在自宅以外跌倒之比例增加。至於居家環境則因其安全設施未能配合老人需求,以致自宅客廳、臥室、浴室、樓梯、天井/庭院等處仍潛藏著會引起跌倒的危害- 例如地板太滑、踩到或踢到地上的東西等。

以上可能為老人跌倒風險的增加提供一部分解釋。然而老人跌倒後自述其成因,1999年約37%歸因於環境因素,僅有55%歸因於個人因素;但2005年歸因於環境因素者增至42%,另有54%歸因於個人因素(例如突然眼黑矇或大腿無力不支等)。上述老人跌倒後歸因於環境因素之比例增加,而歸因於個人因素之比例並無明顯改變。但就跌傷之老人而言,歸因於環境因素或個人因素之比例均增加。這是否與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施行後,許多孱弱老人存活機會增加(Chang & Zimmer, 2001),導致跌倒風險的升高?雖然2005年老人自評健康良好或普通者之比例比1999年老人高,但僅從自評健康來看,不足以遽下結論。仍須就跌倒的諸多危險因子分析後,才有較明確的答案。

下肢、上肢及髖骨是老人跌傷者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可能由於跌倒時支撐體重,受力超過身體組織負荷所致;另外,髖骨則常在跌倒撞到身體側邊時受傷。研究在老人跌倒時這些部位受傷的機轉,可能有助於防制老人四肢及髖部跌傷。老人跌傷後尋求西醫醫院或診所的比例增加,而尋求中醫醫院、診所或接骨院或國術館的比例均減少。甚至跌傷後「自行處理,沒有求醫者」的比例亦減少。那些是老人跌傷後求醫行為之影響因子? 這是否反映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不同類型之跌傷照護可近性的改變? 各種跌傷照護服務品質對老人跌傷預後之影響,值得後續調查研究。2005年與1999年相比,老人跌倒後害怕再跌倒之比例減少15.6%,害怕再跌倒者當中,因此而減少活動-外出、走路的機會之比例亦減少7.2%。這是否與2005年跌傷比例降低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然這兩次調查共同點則是:老人跌倒不只會損傷身體,增加醫療費用支出,也影響其社交活動。故跌倒/跌傷對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等層面之影響值得關注。

這兩次調查初步分析發現:2005年與1999年相比,老人跌倒盛行率增加,但跌傷比例降低,其原因尚待進一步的統計分析探討之。此一趨勢之後續發展-包括在總體面,對醫療照護體系及健保支出之衝擊;在個體面,對老人健康生活品質之影響等,亦值得進一步研究。雖然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來已補助台灣事故傷害防制與安全促進學會推行「安全社區計畫」,提倡社區老人居家環境及戶外具體改善措施;補助台灣師範大學辦理推廣社區老人參加「保命防跌」班,營造多個點培養種子師資。期能教育民眾,動員社區資源,共同推行老人防跌計畫。惟老人跌倒防制策略包括初段預防與次段預防:在上述跌倒初段預防第一級模式建立推廣之後,宜再發展到以第二段第三級的『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為主軸的「老人跌倒整合預防保健」。


後記
本文作者感謝國民健康局、國家衛生研究院、管制藥品管理局等單位所有參與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研究及問卷設計、資料收集及建檔之人員。
《文/圖:蔡益堅,葉純志,藍祚運,張文瓊,曾德運及 NHIS工作小組》

院務紀事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會員及廠商蒞院參訪

為促使國內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光電產業有策略型的結合,以創造新的生醫光電技術及產業,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特別組成產業代表考察團,於4/17參訪本院。參訪廠商計有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立交通大學光電所、中華電信研究所、友達光電、晶元光電、璨鴻光電、鼎元光電、友嘉科技、牧德科技、冠橙科技、昱辰科技、清盈科技、鈺德科技、淩燿科技、漢唐科技、卓越光纖、廣逹電腦、翰宇彩晶、東元電機、明新科技大學光電系統工程系、中國砂輪企業、台逹電子、華興電子等24家廠商53位代表參加。本院醫學工程研究組黃煥常組主任代表主持接待活動,並安排參觀育成中心、醫工組、柰米光電實驗室,及光電感應實驗室等地方。醫學工程研究組張恕副組主任向訪賓簡介醫工組研究發展現況,廠商代表對醫工組於掃瞄、探頭、顯像裝置、光纖等領域的醫用研究有很高的興趣,非常期待光電產業與生物醫學能儘快激盪出火花,推動實質合作。


在交流討論中,廠商就各公司的產品項目針對合作機制的可行性交換意見,由張恕副組主任及醫工組盧智成博士、郭益源博士分享目前生醫及產業結合之經驗,並了解目前廠商的想法,進行互動與溝通,座談討論相當踴躍。

黃煥常組主任、張恕副組主任特別向廠商代表強調,希望藉由產、研和不同領域專長的初次接觸,找到彼此的專長和需求,非常有助於國衛院研究合適的合作領域加速商品化。對廠商代表而言,經由實地參訪了解,更能深刻體驗到生物醫學與高科技產業特性的差異,以建立有效的合作評估基礎。
《文/攝影:公共事務室謝蓉慧;圖一:醫學工程研究組張恕副組主任致贈紀念品予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市場開發經理鍾沛璟》

學術活動
2007年致病性黴菌研討會(Symposium of Medical Mycology)

日期:96年6月8日(五)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R1-1122演講廳
   (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組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謝維詮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

國外講員(Keynote speaker):
David W. Warnock  
Ph.D. (Director, Division of Foodborne, Bacterial and Mycotic Diseas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Trend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語言:國外講員:英文;國內講員:中文
報名方式:採email及傳真報名 (報名表議程下載),提供午餐及晚餐餐盒(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6月1日為止)



2007台灣醫院及社區微生物抗藥性研討會
MIRL Symposium: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日期:96年6月9日(六)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際會議廳(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演講主題:
1.台灣醫院及社區抗藥菌之監測及控制
2.人畜共通抗生素之使用及抗藥菌現況
3.黴菌的感染與監測
4.細菌毒性因子與致病機轉研究
相關訊息請參考研討會報名網頁(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6月1日為止)

歡迎有興趣人員報名參加!
聯絡人:王意雯小姐  Email : ywwang@nhri.org.tw
電話:(06)208-3422分機65202 傳真: (06) 208-3466
《文:王意雯;圖:研討會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