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林嬪嬪研究員獲頒國科會「96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獲獎學生之指導教授獎牌;林嬪嬪研究員於96年7月至97年2月獲國科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計畫名稱為「探討砷在小鼠體內對benzo[a]pyrene 代謝活化途徑之影響」,執行計畫學生為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許詔淵。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衛生統計顯示,台灣地區肺癌的死亡率高居癌症死因首位,而先前的研究發現,罹患肺癌的可能原因包括經常暴露特定污染源,例如抽菸、暴露於二手菸或烹飪油煙等。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PAHs)是一種廣泛分布於環境中的污染物,通常是有機化合物不完全燃燒所致。Benzo[a]pyrene (BaP)是PAHs中的成員之ㄧ,因其強致癌性及強突變性,BaP在1983年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歸類於2A類的致癌物。近年來由於PAHs及其衍生物具有極高之致突變性及致癌性,且散布相當廣泛,其中以BaP因其強致癌性及強突變性,引起最多學者討論。重金屬砷被認為是一個全球性的毒性物質,砷的暴露除了與皮膚癌有著密切關係外,科學界現在也一致認為肺也是砷的毒性標的器官,由砷所造成的肺癌死亡率在砷引發的死亡率中排行第一。〈更多內容〉
《資料:許詔淵提供;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林嬪嬪研究員》
血小板為止血及血栓形成的要角
十九世紀早期,當時世界權威的德國籍病理學家佛考(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認為血液裡比血球細胞小很多的一堆扁平斑點物質,是細胞破壞後的殘餘,他這個觀點經過50多年後才被推翻。美國著名醫師奧斯勒(William Osler)、法國的海彥(Hayem)及義大利的畢左季羅(Bizzozero)經由動物實驗的結果,提出血小板為止血及血栓形成的主要細胞,因為在顯微鏡下像一個小盤子,因而取名為血小板。
事實上,在電子顯微鏡下,它更像是一個小餡餅(圖六)。血小板是在骨髓中形成,它的起源細胞是megakaryocytes(巨核細胞)。最近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論文報告提出,血小板的形成是由巨核細胞經由微血管把血小板放進血液,一個巨核細胞可分出大致200個血小板。血小板在正常人血液中隨著血液以餡餅形狀平靜的循環,一旦血管壁有問題,血小板會受刺激而生出「手腳」(圖六),變成很有活力的細胞,除了變形外,還產生一系列有活性的化學物。〈更多內容〉
《文/圖:伍焜玉院長於交通大學通識教育講座演講;本演講原作載於中央研究院知識饗宴系列4》
國衛院特別演講系列於3月18日邀請澳洲墨爾本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Ian Gust講座教授來院演講。Ian Gust教授為著名病毒學家,曾參與A型肝炎疫苗及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研發,推動國際B型肝炎免疫接種工作,促使B型肝炎成為例行性的免疫注射計畫,並建立澳洲HIV標準實驗室,主持澳洲國家衛生與醫療研究委員會(The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的AIDS病毒特別單位。Ian Gust教授已出版3本著作,且發表超過300篇論文,目前擔任多項國際疫苗研究組織之顧問,專業涉獵廣泛。以下為演講的摘要內容。
疫苗研發始於15、16世紀中國與印度醫師利用預防接種及種痘術來預防抗天花,這項技術於17世紀傳入英國,由Edward Jenner醫師發揚光大。他發現感染過牛痘的人會對天花產生免疫,因而開始提供接種服務,並發表於醫學論文。19世紀路易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微生物學原理,証明連續繼代(serial passage)能減低微生物的毒性(virulence),並研發狂犬病、鼠疫及炭疽病疫苗。20世紀時也陸續研發一些傳染病如天花、狂犬病、傷寒、鼠疫及霍亂等的疫苗;之後利用化學處理流程,抑制細菌毒素的活性但保留其免疫性(immunogenicity),並在德國、法國和英國開發設施,大量生產疫苗和抗宿主血清(anti-host serum)。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這些國家的疫苗生產,使得其他國家必須自行生產疫苗,分別在當地公共衛生機構生產疫苗,如瑞典的State Bacteriological Laboratory(SBL)、法國的Pasteur Institute、英國的Lister Institute與澳洲Federal Serum Institute等。1927至1935年間澳洲死於白喉的人數為4000人,在實施白喉疫苗接種的之後,白喉已幾乎在澳洲根除。〈更多內容〉
《文/圖:Ian Gust教授演講;編輯中心張喬菀整理》
美國細胞生物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ASCB)成立於1960年。該學會透過每年所舉辦的年度會議、夏季會議和期刊出版物將不同層面、領域的細胞生物學研究聚集在一起,而達到其傳播學術研究及促進細胞生物學領域發展的宗旨與目標。自成立以來,ASCB會員已經超過11,000人。會員遍布美國和世界其他50個國家,堪稱為世界最大的細胞生物學會。筆者亦為ASCB會員,此次參加ASCB於2008年12月13日至17日在舊金山Moscone會議中心所舉辦的第48屆年會。
為期5天的會議中,報告討論的內容涵蓋的非常廣泛與豐富。其中symposia部份包含有Cell Biology of the Senses、Chromatin Organiz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Cell Migration and Metastasis、Nuclear Organization and Disease、Cytoskeletal Dynamics、Gene Regulation and Non-Coding RNAs、Models for Stem Cell Biology。另外還有共32場的mini symposia、各種workshops、programs及poster exhibition等。例如由ASCB Women in Cell Biology Committee所舉辦的Hunting for an academic position即邀請來自不同大學及研究機構的講者,介紹到何處找尋學術研究領域的工作、如何撰寫履歷、求職信、研究計畫以及在面試過程中應注意的各種事項及小細節。另外亦有許多與科學教育有關的訓練課程,介紹如何改善教導學習科學研究之觀念與方法,亦讓我獲益良多。此外,大會亦有許多廠商參與展示,介紹其最新研發的科學研究儀器、試劑、耗材及醫療相關的藥物,許多廠商並且提供免費試用套組及抗體,吸引大批人潮及與會人士目光。筆者亦利用此機會索取與研究有關的免費試用抗體,並且詢問使用儀器時所遇到的疑問,對於研究的進行亦有所助益。〈更多內容〉
《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李龍緣副研究員;計畫名稱:細胞核內致癌蛋白質ErbB-2對於腫瘤發展形成和癌轉移影響之探討;計畫編號:NHRI-EX97-960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