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黴菌藥物臨床實驗之歷程
一個新的藥物正式上市之前需要數十年以上的時間,經由漫長的動物實驗以及人體實驗後,才能正式用來使用在臨床治療。Dr. Edwards說明進行抗黴菌藥物臨床試驗艱鉅和複雜的過程,因為缺乏感染的替代標誌物,如何準確地定義感染型式與利用診斷工具,以及雙盲實驗的進行,都使臨床試驗複雜化,也降低了製藥公司加入研發的興趣。然而在2007年合併使用Caspofungin/posaconazole藥物成功治癒C. krusei的感染病例,使得製藥公司開始有興趣再度投入研發抗黴菌藥物的市場。因為研發抗黴菌藥物費時耗錢,Dr. Edwards建議應以合作的方式共同開法與制訂研發策略,以期達到最大的效應。
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藥物劑量的正確估算與使用,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焦點。因Amphotericin B是一很強之殺菌劑,但本身亦具有高度毒性,何時該使用較低毒性改變劑型之Amphotericin B是臨床醫師的考驗。再者,減緩抗黴菌藥物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也是在研發上值得探討並改進的部分。台大醫院孔祥琪醫師以其整理1975到2009年文獻及其實際經驗,提出了抗黴菌藥物在臨床試驗所面臨的許多挑戰,包括進行臨床試驗的病人通常已經由層層條件篩選,而所得的結果又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而降低其代表性。基礎研究和藥物臨床試驗的相互合作,雖已有努力和共識,但如何能夠做出好的決策,以及如何在老藥中找到新的用途,是一個艱深但卻又不能忽視的課題。〈更多內容〉
《文: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研究組張德斌博士後研究員、羅秀容副研究員;圖:林志兆》
本院癌症研究所(癌研所)與台灣放射腫瘤學會合辦之第二屆「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學員於2009年7月完成為期3年之訓練,並於2009年8月3日舉行結業式頒發結業證書。
癌研所團隊在仍隸屬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時期,即已著手進行癌症次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其後在本院支持下繼續進行。該計畫師資除來自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專家學者外,並從海外邀請客座教授來台協助訓練計畫。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之目的在於有效利用現有的臨床與基礎資源,訓練與培養癌症臨床研究及治療之專門人才,提供癌症病患更具專業的醫療技術及諮詢,提昇國內癌症專科醫師水準。〈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蔣秀月》
李輝博士於2009年7月29日起受聘為本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員。李博士原任職於中山醫學大學,擔任醫學分子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7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1975取得生物學碩士,1977年擔任中山醫學院生化學科講師,1983年升任副教授,1988年升任教授,同年至中興大學食品科學所攻讀博士學位,並於1991年取得博士學位。
李博士長期鑽研環境暴露與肺癌領域,專長於台灣女性肺癌和人類乳突病毒之相關性研究。李博士發現人類乳突病毒第16型及18型(HPV subtypes 16/18)與台灣非抽菸女性肺癌的關聯性,並從肺癌病患的肋膜積液中建立HPV-16病毒感染細胞株,並命名為Taiwanese lung-1、lung-2 及lung-3細胞株。李博士更進一步發現HPV16及HPV18這兩種病毒所分別製造的E6、E7致癌蛋白,會透過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將人體的p53、Rb抑癌基因蛋白予以分解,一旦抑癌基因失去作用,就會在肺部生長出癌細胞。由於李博士在毒理學上的成就,獲選為現任中華民國毒物學會理事長,積極推動兩岸毒理學之學術交流。
李博士未來之研究將著重在探討鎳暴露在高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女性肺癌患者的可能角色,將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台灣女性肺癌之致病因子,並提出降低女性肺癌發生之有效策略。
《文: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提供;圖:李輝博士》
生物安全與細胞培養研習會
南部場次
時間:2009年 9月 1日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統一健康大樓B1何曼德講堂
北部場次
時間:2009年 9月 2日
地點: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講堂
說明:事前報名且全程參加者發給證書
黴漿菌污染檢測實驗課程(二梯次)
時間:2009年 9月3日及4日
地點: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資中心
說明:每梯次20人,提供「生物安全與細胞培養研習會」學員報名參加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開發與應用研討會
時間:2009年 9月3日
地點: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01講堂
結構生物資訊學研習會
時間:2009年 9月 7日及8日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濟世大樓2樓CS217電腦教室
會議議程及線上報名網址:http://www.nhri.org.tw/rr2009/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聯絡人:侯小姐(037)246166分機33605;Email: nhird@nhri.org.tw
《文/圖:生醫資料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