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瑩博士於1999年取得英國愛丁堡大學結構生物學(Structural Biology)博士學位,2002年2月進入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以下簡稱生技藥研組)。伍博士之專長為結構生物學,主要進行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protein crystallography、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protein chemistry工作。2006年順利升等為副研究員,2009年獲本院「98年度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2010年又榮獲第三屆「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其優異傑出的表現值得肯定與慶賀。
新藥研發的重要一環
伍博士所執行的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於生技藥研組的新藥研發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此研究技術能有效降低研發新穎藥物時的高成本支出與時間浪費。大多數的藥廠與衛生研究組織自1990年已開始著手進行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計畫,並長期持續地投入大量時間與心血。〈更多內容〉
《文/圖: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
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副研究員伍素瑩博士榮獲第三屆「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2008年由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創設,其目的在傳承吳健雄博士在二十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貢獻。樹立傑出女科學家的典範,鼓舞台灣年輕女性學子,以從事科學研究為志業。自第二屆開始,為獎勵具有潛力的青年女性科學研究人員,特別增設「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主要以40歲以下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員(含以下)職等為遴選對象。
女性因家庭的因素在職場上要闖出一片天是相對艱難許多,而「女科學家」這四個字聽起來是相當嚴肅又亮眼,可想而知是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而回到家庭後,又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在等著她。如何能在「蠟燭兩頭燒」─事業與家庭兩相兼顧的情形下還能擁有這般殊榮,實屬不易。本中心特別專訪伍素瑩博士,請她談談這段甘苦,並期勉年輕學子如何朝著自己的目標勇敢向前邁進。〈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趙孝茜採訪整理;圖:伍素瑩博士(右二)提供》
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之應用已融入生活及工作之中,數以千萬計的電腦主機透過網際網路連結在一起,駭客會尋找主機的漏洞並加以攻擊,例如:蠕蟲、木馬程式及間諜軟體等(如圖一)。隨著攻擊手法的更新,攻擊成功的機率與破壞力也大幅提升,造成企業嚴重的財產與商譽損失,使得入侵防禦系統(IPS,註一)成為資訊安全的重要議題。
網路安全威脅
網路流量中隱含著各種惡意的攻擊來源,對主機及資訊系統而言,就是所謂的安全威脅,以下分別介紹常見的安全威脅。〈更多內容〉
《文/圖:資訊中心系統網路科》
講題:我們如何開啟台灣高科技之研究與發展
Lecture: How We Started the Hi-Tech Researches and HR Development in Taiwan
主講人: 張俊彥院士
國立交通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主講人介紹:張俊彥院士自1960 年起研究半導體,於1964 年建立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培養我國電子與資訊人才,後於1964年與張瑞夫、郭雙發先生於交通大學創辦首座半導體中心,為亞洲此項尖端先進矽平面技術之先鋒,培養台灣眾多電子資訊產業人才;30年來積極參與推動我國高科技學術與產業,成績斐然。
張院士曾經擔任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教授、電子物理系主任、工學院院長、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及校長等,成功大學電機系主任,美國貝爾研究所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VLSI Group)高級研究員。此外,張院士也是政府科技政策智囊,曾經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時間: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15:00 -- 16:30
地點: 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院區演講廳
《文/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