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疫苗研發中心,經過多年努力研發,順利開發完成腸病毒71型疫苗製劑相關技術,繼2010年5月25日舉行「腸病毒71型疫苗技術暨技轉說明會」後,8月26日正式公開遴選技術授權廠商,歡迎有興趣之廠商共襄盛舉。
本次腸病毒疫苗技術授權內容,包括依據cGMP規範確效之非洲綠猴腎細胞株、腸病毒71型病毒株、無血清非洲綠猴腎細胞培養腸病毒71型疫苗株生產技術、無血清轉動瓶技術及申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資料與後續相關臨床前試驗結果,以及利用生物反應器5-30公升無血清培養之研發資料,以連續灌注方式(perfusion)達到每批次120-150公升量產等技術。〈更多內容〉
《資料:技轉及育成中心黃姿熹提供;文:編輯中心傅千芬整理;圖:疫苗研發中心》
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3項藥物專利介紹如下:
發明名稱(一):抗腸病毒感染之咪唑啉酮化合物(Imidazolidinone Compounds)
創作人:陳志豪、施信如、陳炯東、張誌祥、李忠吉、李彥俊、戴嘉良
說明:在台灣每年都會有季節性流行腸病毒感染,並且造成許多兒童死亡或重症。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希望找到一個具有潛力的抗腸病毒藥物。本產品可抑制病毒的複製,特別是威脅較大的人類腸病毒71型。
可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1. 治療腸病毒。
2. 台灣腸病毒在每年的4-8月都會發生季節性的流行感染,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率相當的高,每年平均導致數百名之重症兒童產生,並且造成腦炎、腦膜炎或肢體癱瘓等重大疾病,並造成不少的死亡病例。
此項發明之優點:腸病毒複製的突變率極高,因此一直缺乏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藥物予以治療。此藥物直接抑制腸病毒的複製,因此可以有效治療或防止腸病毒感染。已發展出有效的合成方法,製造這些新型的抗腸病毒化合物,並且在抗腸病毒活性鑑定中,顯示非常強的抗腸病毒活性。
智財權狀態:中華民國專利:203254、I324594、I281919;美國專利:US 6,706,739 B2、US 7,129,359 B2、US 7,501,445 B2〈更多內容〉
《資料:技轉及育成中心、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陳炯東副研究員及陳志豪副研究員》
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謝興邦研究員、張俊偉研究助理、癌症研究所張俊彥所長及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劉景平副教授以「芳香羰吲哚化合物」此項專利榮獲「99年國家發明創作獎」。
國家發明創作獎自2004年起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辦,宗旨為鼓勵從事研究發明或創作者,選拔傑出發明人頒予國家發明創作獎,以資表揚,並帶動研究創新風氣,促進我國產業科技發展。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謝興邦研究員榮獲99年國家發明創作獎,得獎發明為「芳香羰吲哚化合物」,此發明技術為利用從兩萬個化學分子庫,透過高速藥物篩選技術所得之活性化合物,經過一系列循理性藥物最佳化設計,從250多個吲哚合成衍生物篩選獲得。
本研發團隊於2002年底共同研發申請中華民國專利,並於2009年12月1日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准發明專利(發明第 I 317634 號)。本發明為全新抗癌藥物,其中高活性候選藥物「DBPR104」,不但能制止癌細胞分裂,亦可抑制癌組織血管增生並可阻斷氧份供給。也就是說,「DBPR104」兼具毒殺腫瘤細胞與抑制血管增生的雙重效果。〈更多內容〉
《文: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圖: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頁》
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BPR)於2010年8月11日正式成立,前身為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設立於1998年1月)。歷年來該組所建置之整合性新藥研發團隊已進行包括癌症、新陳代謝疾病及病毒感染症等三大領域疾病新穎治療藥物的開發與研究。所建立之整合性新藥研究設施與技術包括分子生物、藥物化學合成、分子結構模擬、自動化高速藥物篩選、動物藥理、藥物動力與藥物代謝,以及分析與配方製劑研究實驗室等,已臻完備,是國內唯一由政府經費支持,且具有完整新藥上游研究技術平台的研究單位。〈更多內容〉
《文/圖: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研討會名稱:創新研究設計於臨床試驗之應用
日期: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地點:台北辦事處,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號10樓)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
演講語言:中文
影片長度:3小時
《文 / 影音錄影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