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5 期 2010-10-14

研究發展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
NHRI researchers demonstrate immunogenic properties in RSV-B1 fusion (F) protein gene-encoding recombinant adenoviruses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種具有外套膜的單股RNA病毒,於1955年自猩猩的身上培養出,隔年被證實亦能感染人類。RSV的基因中能製造10種蛋白質,其中以F和G蛋白為最重要的抗原蛋白。RSV藉G蛋白與細胞接觸,再藉由F蛋白與宿主細胞之細胞膜進行融合,而形成一個大的融合細胞;病毒則在融合的細胞間直接散布,造成細胞發炎,而發炎細胞會釋放細胞激素,導致細支氣管水腫、氣管攣縮等發炎的現象。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秋季至冬季;感染常發生在出生後6個星期至2歲的小孩(少見於小於1個月的嬰兒),潛伏期約2∼4天,會造成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及肺炎。

本院疫苗研發中心周彥宏助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以重組腺病毒rAd-F0與rAd-F0ΔTM為載體,為分別帶有外套膜醣蛋白F之基因全長以及F經剔除橫跨膜蛋白之基因,在BALB/c小鼠進行免疫抗原性測試,顯示出每一個媒介皆能誘發RSV-B1特定抗體;抗RSV-B1抗體具有中和病毒特性,且顯現出很強的交叉中和活性以抗RSV-long株病毒並隔離RSV-A2病毒。分析動物實驗細胞反應顯示出,rAd-F0ΔTM與rAd-F0具有誘發Th1和Th2表現型的CD4+T細胞反應,以及具有F特異性的細胞毒殺活性。比較所有的體液與細胞的免疫反應,可以得知rAd-F0ΔTM明顯地比rAd-F0產生較高免疫性;從小鼠肺部病毒量減少與快速地恢復降低的體重,可以得知由2個重組腺病毒產生抗病毒的免疫力,可有效對抗RSV-B1。這些結果顯示rAd-F0ΔTM或rAd-F0具有產生免疫性的特性,期望成為RSV疫苗。以下概述周博士之發明。〈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資料來源:技轉及育成中心;審校:疫苗研發中心周彥宏助研究員》

學術交流
「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疾病預防」(PREMUS)及「工作失能預防」(WDPI)國際研討會後記
NHRI researcher shares on 2010 PREMUS and WDPI

肌肉骨骼疾病是職業疾病中最盛行的一種,歐美國家如此,台灣及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因為勞動與運動一樣,重覆施力和不正確的姿勢即會造成肌肉、肌腱或神經的傷害。但勞工與運動員不同處在於勞工之肌肉骨骼傷害好發於上肢,而運動傷害好發於下肢。

由於肌肉骨骼疾病是最常見的職業病,但過去職業環境醫學多注重化學性、物理性和生物性的危害因子,近10年來才開始對人體工學因子投入研究,因此缺乏量化的資料,導致國內外在職業病的認定基準上缺乏量化的診斷基準,也就是缺乏有關「重覆動作」在頻率、時間間隔及時間持久上的定義,導致職業病鑑定時缺乏一致的共識,造成判定上的困擾。

此外,肌肉骨骼傷害常伴隨著疼痛、疲勞及失能,而罹患肌肉骨骼疾病的勞工,常因自述疼痛而無法復工或復工後容易複發,因此,罹患肌肉骨骼疾病勞工的失能判定、及復健和復工(return to work, RTW)常困擾著職業病醫師、保險公司和雇主,完善的照護系統是減少公司降低產能和社會經濟損失的基本要求,但因為勞工無法復工,即引發許多勞資和勞保之間的爭議。筆者於8月27 日赴法國安格斯(Angers)出席第7屆「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疾病預防」及第1屆「工作失能預防」國際研討會,目的即在瞭解目前職業肌肉骨骼疾病研究趨勢及未來方向,繼而規劃本組未來在此肌肉骨骼研究的切入方向。 〈更多內容〉
《文/圖: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劉紹興組主任;編輯中心趙孝茜整理》

健康知識
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羅伯特•愛德華
2010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Robert G. Edwards

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由英國劍橋大學羅伯特•愛德華(Robert G. Edwards)榮獲殊榮。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愛德華獲頒諾貝爾醫學獎在於他對「人類體外受精技術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發展上的貢獻。這項技術研發促使第一例試管嬰兒於1978年誕生,開創了生殖醫學領域的新紀元。

愛德華畢生致力於發展人類體外受精治療技術。他的成就讓不孕症的患者獲得治療,為全世界10%遭遇不孕症困擾的夫婦帶來希望。

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期間,愛德華的遠見是體外受精可能作為治療不孕症的一種有用的方法。他有系統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發現人類受精的重要原理,並成功地在試管中(或更確切地說,細胞培養皿中)完成人類卵子受精。他的努力終於在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時圓滿成功。之後的幾年中,愛德華和他的同事繼續將體外受精技術加以切磋精進,並與世界各地學者共同分享。〈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麗秋譯;圖:瑞典Nobelprize.org網站》

院務紀事
科研採購,採購方式的另一種選擇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procurement policy

當前國內發展生技產業剛起步不久,科學技術基本法雖然已明確賦予科研採購作業彈性處理的法源,可是學術研究單位在採購上仍以採用政府採購法居多,較缺乏彈性而有必要調整,以利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之推動。

「政府採購法」自1999年實施以來不斷增修,力求面面俱到,但對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仍不免有不足或欠缺效率之處。因此,政府為回應學術界對「政府採購法」下針對科研計畫之採購有著若干不合理與繁瑣之規定,進而修訂「科學技術基本法」及「政府補助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採購監督管理辦法」,以規範相關採購作業排除政府採購法之適用,希望透過較有彈性且符合科技研發所需之採購機制,為科研採購量身訂作。在科研採購之定義上,依「科學技術基本法」第6條第3項規定,接受政府機關(構)補助所執行之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所需辦理之採購,即稱為「科研採購」。〈更多內容〉
《文:總務室林玲娟;圖:全國法規資料庫》

影音節目
國家衛生研究院特別演講:陳耀昌醫師
Lecture Video: From Marrow to Placenta, by Professor Yao-Chang Chen

講題:骨髓、胎盤、幹細胞,我學到了什麼?
Lecture: From Marrow to Placenta
主講人: 陳耀昌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
主講人介紹:陳耀昌醫師197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於1978年赴美國芝加哥聖路克醫院從事血液學研究,專長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腫瘤學、血液學;陳教授2002年至2004年擔任本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陳教授為台灣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第一位醫師,成功分離胎盤間質幹細胞,在其著作「生技魅影」中自述他的醫學生涯主要是「研究血液及骨髓細胞」。除了臨床工作與學術研究外,陳醫師亦曾受「財訊」之邀為文撰述台灣的生醫產業政策、醫療健保政策、人口政策等。
時間: 2010年10月07日(星期四)10:40 – 12:20
地點: 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院區研究大樓B1, R1-1122會議室
演講語文:中文
演講時間:100分鐘
《文/影音錄影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