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預測胰臟癌病患接受手術後的復發情形及存活期,本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蔡坤志研究團隊在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年會上發表一創新的14個基因標記,能相當準確預測胰臟癌接受手術治療的預後情形。
胰臟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其發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由於胰臟位在腹腔深處而且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大部分胰臟癌在初次被診斷時已經向外侵犯至淋巴、血管或是其他器官。儘管有約20%的早期胰臟癌病人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其腫瘤最終仍會復發,而其術後存活期平均不超過2年。臨床試驗顯示術前或術後的化學治療可以有效延長部分病人在手術後的存活期,如何能選擇適合進行這些輔助性治療的病人便成為當務之急。〈更多內容〉
《文:蔡坤志醫師、秘書室賴瑨萱;圖:TCOG》
本院疫苗研發中心(疫苗中心)黃明熙助研究員所指導之林智偉研究助理參加2010年10月7-8日於本院舉行之「疫苗研發及量產國際研討會(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accine from Research to Product Launch)」,以「Emulsified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inactivated influenza virus and CpG critically influences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為題參加壁報論文競賽,並榮獲大會評選為優秀壁報論文第1名。
筆者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科暨研究所碩士班,其主要工作重點為協助佐劑配方/傳遞平台的建立,研究內容包含有新型佐劑配方基材之設計與合成、佐劑系統最佳化之評估等幾項工作要點。此次參加第二屆疫苗研發及量產國際研討會,提出有關高分子合成、配方及應用於疫苗傳遞系統的實驗結果。將此研究心得與經驗提供給大家分享,摘要如下:〈更多內容〉
《文/圖:疫苗中心林智偉;審校:黃明熙助研究員》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陳炯東博士自2010年10月起升等為專任研究員。
陳博士於1997年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劑學和藥物化學(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博士學位。畢業後於東田納西州立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擔任research associate,1999年起受聘於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擔任助研究員乙職,於2003年升等為副研究員,同時於2005至2009年兼任本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
陳博士在抗癌症與抗糖尿病藥物之研發上表現傑出。其研究團隊研發之新穎抗癌小分子候選藥物DBPR204已技術轉移至杏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後續新藥發展、製程開發與臨床試驗等。此新藥的特色為口服有效之抗癌藥物,具有抑制腫瘤生長及抗血管增生的能力,可克服抗癌藥物治療後所產生的抗藥性,增加臨床使用上之廣泛與方便性。在抗糖尿病藥物研發方面,陳博士與所內同仁合作透過藥理研究及化學修飾所得,找到一候選藥物DBPR108,可有效抑制脯基雙胜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IV)。與已核准上市的2個新藥相比較,DBPR108具有較佳的體外抑制DPP-IV活性之能力、較好的水溶性、較少的蛋白質結合率,以及相當好的相關雙胜肽酶選擇性。因此潛在的副作用低,在動物體內也具有良好的藥物動力學及口服降血糖效果,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此候選藥物將於明年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此外,陳博士更協助實驗動物中心之設立與運作,支援院內基礎與臨床研究,貢獻良多。
陳博士自1999年起共發表56篇期刊論文,並已獲得13項國內外專利,成果豐碩。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陳炯東博士》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台灣成癮科學學會合辦之「台灣成癮次專科醫師臨床和研究訓練計畫」課程10月份主題包括:「Biostatistics in Clinical Research – Advanced」、「Therapeutic Communities」與「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ies & Relapse Prevention」,歡迎線上觀看。
講者:蕭金福副研究員(國家衛生研究院)、林滄耀主任(署立草屯療養院)、廖定烈主任(署立八里療養院)
演講語言:中文
演講時間:9小時
《文/影音錄影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
本院2010年9月各研究單位所發表的最新著作共有47篇期刊論文(詳附件清單)。
清單內之論文依研究單位筆劃分類,有興趣之讀者可從相關論文之出版平台取得全文,或本院網際網路首頁「本院簡介」之「機構典藏系統」下瀏覽相關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