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9 期 2011-01-20

研究發展
本院博士班學生吳京穎榮獲「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lammatio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優秀壁報論文獎
Ph.D. student Jing-Yiing Wu wins outstanding poster at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lammatio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細研所)郭呈欽助研究員所指導之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生物科技學程」博士班學生吳京穎,參加2010年11月7-8日於本院舉辦之「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lammatio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國際研討會,以「Involvement of ARF6 in toll-like receptor 9-mediated immune signaling by regulating CpG ODN cellular uptake」為題參加壁報論文競賽,並榮獲大會評選為優秀壁報論文,另頒發獎金新台幣伍仟元整。

筆者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碩士班,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博士班二年級,其主要的研究重點探討ARF3及ARF6在TLR9 ligand CpG ODN活化免疫訊息路徑的功能。此次參加「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lammatio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國際研討會,提出近來的實驗結果,並與與會人員分享研究心得和經驗,摘要如下:

CpG寡核苷酸(CpG ODN)被細胞內吞進入核內體(endosome)的過程,是TLR9訊號傳遞中的速率限制步驟,並為引起初級免疫反應的關鍵。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屬於Ras superfamily,目前發現對參與各種不同的細胞功能有決定性影響。在此研究中證明ARF6和CpG ODN/TLR9所調控的反應相關;抑制ARF6會減弱CpG ODN所引發的NF-κB和磷酸激酶的活化與細胞激素的產生,但並不影響TLR9和MyD88的表現與作用或TLR9和CpG OND間的相互作用。共軛焦顯微鏡的影像顯示,抑制ARF6會損害CpG ODN引致TLR9移動到核內體的結果,使得TLR9留在內質網。此外,發現於細胞中表現持續活化的ARF6會增加CpG ODN被細胞內吞的作用,但此現象在表現缺損的ARF6細胞中則被抑制。目前已知大量表現class III PI3K可增加CpG ODN被細胞內吞的結果,然而此增加現象於表現缺損ARF6的細胞中則被顯著抑制;在表現持續活化的ARF6細胞中,則可恢復class III PI3K抑制劑wortmannin所導致之CpG ODN內吞作用的下降。從這結果可推論ARF6為其上游class III PI3K調控CpG ODN內吞作用所必需。此研究證明,class III PI3K-ARF6的傳遞路徑可藉由控制CpG ODN的內吞作用而調控TLR9訊號傳遞。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吳京穎;指導教授:郭呈欽助研究員》

院務紀事
徵求101年度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暨研究學者獎助
Applications open for 2012 Integrated Research Grants and Research Scholar Award

本院為整合國內醫藥衛生相關研究工作及成果,培養及延攬優秀研究人才,提昇我國醫藥衛生研究水準,進而解決國人重要的醫藥衛生問題,即日起公開徵求101年度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及研究學者獎助

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
* 徵求計畫類型
1. 創新研究計畫(Innovative Research Grant / IRG)
2. 研究發展獎助計畫(Career Development Grant / CDG)

* 研究重點
癌症基礎與臨床研究、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臨床研究、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醫學工程研究、老年醫學研究、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疫苗研究、幹細胞研究、奈米醫學研究、其他重要疾病或醫藥衛生問題研究等

研究學者獎助
為協助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延攬、培養及支持有研究潛力、具特殊技術專長及獨立研究能力之醫藥衛生相關研究人員,使醫藥衛生研究有突破性之發展,並歡迎旅居國外研究人員返台參與國內研究行列,即日起公開徵求研究學者獎助,此獎助需與個人型計畫同時提出

線上申請截止期限http://erad.nhri.org.tw/逾時恕不受理
* 申請意願書: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下午四時正
* 計畫申請書及相關附件: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下午四時正
 【申請機構公函請於2011年4月7日(星期四)下午四時正前送達本院

有關申請作業之疑義,請洽本院學術發展處
* 電話:(037) 246-166疑義查詢轉 33325,33326;索取紙本申請作業手冊轉33302(或點選此處下載
* 傳真:(037) 580-762
* e-mail:extra@nhri.org.tw
* 網址:【最新消息公告】

※由於建置個人完整資料需費時日,為節省計畫撰寫時間及避免網路壅塞,請提早申請帳號並建置個人資料
《文/圖:學術發展處》

人事動態
疫苗研發中心劉士任助研究員升等為副研究員
Dr. Shih-Jen Liu of the Vac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has been promoted to Associate Investigator

疫苗研發中心(疫苗中心)劉士任博士於2011年1月起升等為副研究員。

劉博士於2003年加入本院疫苗研發中心擔任研究專員,於2006年9月獲聘為助研究員。劉博士自加入疫苗中心後,即建立篩選毒殺性T淋巴細胞(CTL)表位之技術平台及開發第一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ability complex, MHC)與胜肽抗原的四價體( MHC tetramer),並發展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的基因轉殖鼠;這項技術主要是應用在分析與監測CTL,藉以評估候選疫苗在人體內的有效程度,同時,也藉由此項技術為基礎,開發出T細胞表位的篩選系統,針對亞洲特有HLA-A11和HLA-A24在人類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上的T細胞表位,設計開發以胜肽為基礎的治療性疫苗。

劉博士在助研究員期間共有22篇SCI期刊論文,2篇評論性論文,2篇專書發表及11項專利申請(已獲得其中一項)。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發現了HPV18在國人較常見的HLA-A11的毒殺性T細胞表位(Cancer Biol. Ther., 2009, US patent 20090117123A1),與亞洲人較多感染的HPV52與HPV58的毒殺性T細胞表位專一性T細胞與子宮頸細胞病變的相關性(J. Med. Virol.; Clin. Vaccine Immunol., 2010),提供未來發展治療子宮頸癌免疫製劑的方向。而在胜肽製劑開發的過程中,他也深深瞭解到胜肽製劑的弱點就是需要好的佐劑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所以,劉博士與冷治湘博士、陳信偉博士及莊再成主任所組成研發團隊之創新技術「利用基因重組脂質化免疫原技術開發新型疫苗」(Vaccine, 2009; Vaccine, 2010; US patent 7,833,77; US patent No. 20090176273; US patent No.61/219,301),也獲得2010年「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之後,更發現重組脂化蛋白與合成的脂化胜肽都是利用類鐸受體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活化免疫細胞,但是誘發的下游基因並不相同(Mol. Immunol., 2010),此發現也讓我們更瞭解TLR2的不同配體(ligand)會有不同的免疫調控。最近,劉博士的研究也專注在脂化胜肽與抗原在免疫細胞抗原呈現的機制探討,以更深入瞭解疫苗免疫後產生毒殺性T細胞的分子機制,以做為治療性疫苗開發的基礎。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劉士任博士》

健康知識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避開倫理爭議,人類纖維母細胞可直接轉換成多系血液前驅細胞
Direct convers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to multilineage blood progenitors

能夠將成體細胞(adult cells)轉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是生醫科學家們的夢想之一。從而也可避開因使用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所衍生的一些倫理道德上的爭議。2010年11月初,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表示,已經能夠將人類皮膚細胞轉換成人類血液細胞,而且將此發現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期刊Nature上,從而引起廣泛的討論。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手術時所需的血液供給、癌症治療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治療上(如貧血等),將都能夠使用患者本身的皮膚細胞來製造血液,提供輸血。相關臨床試驗最快將在2012年開始進行。該研究團隊也表明此發現為一項細胞「直接」轉型技術,不需再把皮膚幹細胞先轉成具有分化為多種細胞組織潛能的萬能(pluripotent)幹細胞(稱為「誘導式萬能性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然後才轉成血液細胞;利用此技術直接從皮膚細胞轉成血液細胞將可繞過幹細胞的中間步驟。〈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劉盈秀編譯;圖:Nature第468期期刊封面;圖一:參考資料(1)插圖Fig. 2e》

知識產權
他山之石(二)—美國FASEB生物科技研發之利益迴避指導原則
Guiding Principles—FASEB COI Toolkit for handling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academic-industrial relationships

「方法可能有一百萬個以上,但原則卻為數不多。可以成功地掌握原則的人足以選擇自己的方法。嚐試一些方法卻忽視原則的人,肯定會遇到麻煩」
--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美國FASEB對生物醫學研究之利益迴避所作成的建議有三項總體性的指導原則。亦即,研究人員必須:1)客觀進行研究活動,2)維持運作的透明度,以及3)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負有責問義務 (be accountable to all stakeholders),尤其是當產學關係存在的情況下。

指導原則 1:研究人員必須客觀進行研究活動
無論是否接受產業界的贊助,所有研究人員對自己所參與的研究工作,均須擔負起維繫該研究的誠實與完整性(integrity)之專業義務。

當產學合作關係存在的時候,研究人員應密切注意研究的客觀性。所謂客觀性,是基於觀察得到的現象,忠實呈現事實,沒有偏見(1)。在科學研究上,客觀性與可查驗性(verifiability)和可再現性(reproducibility)密切相關。〈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麗秋譯;圖:FASEB COI Toolkit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