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劉俊揚副研究員、劉慈安博士後研究員之研究團隊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病理部詹以吉醫師、臺灣大學附屬醫院內科部柯博升醫師及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徐松錕博士合作,針對14-3-3β在癌細胞轉移、侵入與癌化機制,分別以細胞層面與臨床病理學角度進行深入之探討,此研究成果發表於近期之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1; 179:2698-2708。
14-3-3蛋白為細胞中重要的鷹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在所有哺乳動物中,均有7個相似序列與功能的isoforms。14-3-3主要是以homodimer或是heterodimer的型式與磷酸化蛋白結合,並進一步調控細胞分裂、訊息傳遞及細胞存活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該研究團隊近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證實數個14-3-3 isoforms在肝癌細胞株及人體肝癌腫瘤中大量表現,且其表現與腫瘤的轉移及病人的存活率具有相當顯著之關聯性。〈更多內容〉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劉俊揚副研究員》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洪明秀博士自2011年10月1日起升等為專任副研究員。
洪明秀博士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於1997年取得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細胞及發生生物學(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博士。回國後旋即加入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沈哲鯤所長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憑藉其優異的表現,分別於1998年與2000年獲得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學者及本院博士後研究學者獎助。2002年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從事第一型糖尿病的研究,於2004年加入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現為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
洪博士主要研發第一型大麻素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拮抗劑,此類型藥物由於具有抑制食慾及影響新陳代謝的作用,因此,可用於治療新陳代謝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等。洪博士團隊建立所需之體外及體內試驗篩選平台,用以測試化合物對CB1受體的作用模式,及其藥效與機制。在研發期間,第一個此類上市藥物因其所造成之中樞神經副作用下市。不過,由於周邊CB1受體亦展現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疾病的機制,因此,研發團隊隨即著手開發不易穿越血腦屏障之CB1受體拮抗劑,此舉亦能達到減低中樞神經副作用之功效。目前已至少有一系列不影響腦部反應的化合物,其中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展現極佳之減重及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及脂肪肝之功效。此系列化合物已申請多國專利,而該候選藥物目前也正準備往臨床前試驗階段推展。
洪博士在本院工作迄今已於SCI期刊發表11篇論文,並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洪明秀博士》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於近日出版「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報告No.1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為建立衛生保健政策擬定參考所需之實證基礎,自2001年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本院合作辦理第一次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HIS),運用面訪及自填問卷調查方法收集國人健康狀況與服務需求。
續以4年為間隔,本院、國民健康局與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05年共同辦理第二次調查,以持續監測國人健康狀況變化趨勢與探究其相關因素;為持續瞭解國人健康行為與健康狀況,並蒐集衛生保健實證施政所需之國民健康指標數據,以為衛生政策擬定之參考依據,2009年三方合作單位賡續辦理NHIS,第三次調查期間為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
此系列調查涵蓋健康狀態、醫療服務利用情形、健康行為等廣泛健康議題,且以全人口為抽樣調查對象,其調查執行成果向來為各界所關切。為提昇調查資料收集品質與處理效率,2009年NHIS全面改用電腦輔助面訪系統(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ing, CAPI)以及電腦輔助自填問卷調查(computer assisted self-administered interview, CASAI)收集資料,並調整相關作業方式以符合CAPI操作性為原則。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報告分4大部分,第1部分為樣本代表性與完訪人口特性,描述樣本代表性,以及完訪者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況等。其餘3部分則分別呈現未滿12歲、12-64歲,以及65歲以上完訪樣本之個人健康狀態、疾病預防知識、醫療服務利用、個人健康行為、居家環境,及全民健保利用之結果。以下摘要迄今已完成三次調查之吸菸、嚼檳榔,及體重分布情形。
歡迎有興趣讀者至本院出版品網頁或洽政府出版品統籌展售之國家書店及五南圖書購買。
以性別區分,在2001年、2005年,及2009年3次調查中,男性目前有吸菸比例分別是40%、40.5%、35.4%,而女性則是3.6%、5%、5.1%;以年齡組區分,12-17歲在3次調查中的目前有吸菸比例,分別是3.8%、3.3%、2.6%,而18歲以上則是23.9%、25.2%、22.2%。
以性別區分,在2001年、2005年,及2009年3次調查中,男性曾經嚼過檳榔的比例分別是17.0%、22.0%、24.7%,而女性則是1.5%、1.1%、1.3%;以年齡組區分,12-17歲在3次調查中,曾經嚼過檳榔的比例,分別是1.1%、0.5%、1%,而18歲以上則是10.2%、12.9%、14.3%。
以性別區分,男性在2001年、2005年,及2009年3次調查中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分別是23.7、24.1、24.4,而女性則是22.4、22.7、22.9;以年齡組區分,18-64歲在3次調查中,平均BMI分別是23.0、23.3、23.6,而65歲以上則是23.4、23.9、24;由於青少年時期之發育情形跟成年人大不相同,因此僅分析探討18歲以上之完訪者BMI之分布,12-17歲之青少年則不列入討論。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江啟永》
本院2011年10月各研究單位所發表的最新著作共有44篇期刊論文(詳附件清單)。
清單內之論文依研究單位筆劃分類,有興趣之讀者可從相關論文之出版平台取得全文,或本院網際網路首頁「本院簡介」之「機構典藏系統」下瀏覽相關內容。
《文: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