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院奈米醫學研究中心與閎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並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濕式及乾式電子顯微鏡微晶片樣品槽技術」。本項技術可應用於液態樣品之電子顯微鏡觀測分析,如在液態中奈米粒子的觀測分析上。本項微晶片樣品槽技術可直接封裝濕式樣品,同時克服傳統電子顯微鏡利用銅網進行樣品製備時乾燥過程所造成之樣品成分粒子聚集與分布不均的限制用於製備乾式樣品。因此可分析樣品原始狀態下成分奈米粒子之粒徑分布、形態、團聚狀況及粒子濃度,未來將可廣泛用於各式奈米技術相關產品中成分奈米粒子之特性分析。本項技術目前已成功用於取樣分析血液樣品中金奈米粒子的團聚狀況與粒子濃度(圖一),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Aug 7; 84(15):6312-6316 (影響指數= 5.856;領域排名= 3/73 in Chemistry, Analytical)並已申請本技術之專利。〈更多內容〉
《文/圖: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楊重熙主任、戴麟靄博士》
美國生物物理學會舉辦相關研討會與年會已進入第57年,今年首次舉辦「蛋白與配基間微弱的交互作用」研討會,由12個國家160位學者共同參與,藉此研討會期盼更進一步瞭解複雜的生物機制。與會學者於會議中、休息及用餐時間分享研究成果與交換經驗,對利用各種生物物理和細胞生物技術偵測蛋白與配基間的交互作用有更深入瞭解;尤其對偵測微弱交互作用的能力,往往取決於各種技術的優點與限制。〈更多內容〉
《文:醫學工程研究組董國忠助研究員;圖:生物物理學會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日前出版「黑碳對健康的影響」報告,黑碳是由燃燒柴油、木材或煤所產生,是燃燒相關空氣污染的重要指標;黑碳中的微粒會吸收太陽光,使周圍的空氣升溫,近來已確認為加速地球暖化的重要因素。
此報告為系統性地檢視環境空氣中黑碳對健康影響之結果。有關黑碳暴露與心肺疾病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的關聯,流行病學研究已提出了充分的證據;毒理學研究顯示,雖然黑碳可能不是細懸浮微粒一個主要的、直接的毒性成分,然而減少民眾暴露含黑碳的懸浮微粒應可降低對健康的影響。
短期的流行病學研究對於每日黑碳濃度的變化與短期健康的改變之相關性提出了充分的證據(包括全死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心肺疾病入院病患等),而有關長期平均黑碳暴露之世代研究結果也顯示與全死因及心肺疾病死亡率有關;短期健康影響研究則建議以黑碳當作因燃燒(特別是交通)而產生之有害懸浮微粒的指標。檢視現有毒理學研究的結果指出,黑碳可能不是懸浮微粒主要的、直接的毒性物質,然而,各種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影響,黑碳則可能是一個普遍的載體,影響所及包括肺與人體主要防禦細胞,可能還包括全身的血液循環。因此,減少暴露於含黑碳的懸浮微粒及其他燃燒產生的懸浮微粒,皆有助於減少對健康產生的影響。〈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編譯;圖:出版品封面》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11月份通訊特別針對胃炎提供民眾一些健康訊息。胃黏膜有著重要的作用,除了製造胃酸和酵素來分解食物,並幫助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素,也同時分泌黏液以保護胃壁免受胃酸的傷害。然而當黏膜發炎時,會減少胃酸、酵素及黏液的分泌,此發炎情況稱為胃炎。大多數的民眾認為出現在胃上方的疼痛或不適感就是罹患胃炎,但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造成此種症狀。胃炎有時會引發疼痛、噁心及嘔吐,但更多時候是無症狀的。最重要的是,如不接受治療,有些胃炎會導致潰瘍甚至變成胃癌。〈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編輯中心趙孝茜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