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影像已經是目前臨床診斷、治療與基礎生醫研究中不可或缺之技術,其工程上技術之突破與發展亦是生醫領域中重要之研究課題。筆者於今年4月初前往美國舊金山參加由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中訊號處理學會和生醫工程學會共同主辦之生醫影像年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Imaging 2013),此年會之討論主題即著重於生醫影像技術之發展與應用,包含磁振造影、斷層掃描、超音波、X光、光學技術、核子影像與顯微影像等技術,與會人員多以從事生醫影像研究與業界之研發人員為主。今年本會議較著重於生醫影像分析技術與訊號處理技術之研發,在磁振造影技術方面,則包含快速影像技術、腦功能與結構影像分析技術與量化影像指標之應用等主題,均為本實驗室於磁振造影技術所發展之目標。
第一天舉行高角鑑別率擴散磁振造影重建挑戰(HARDI reconstruction challenge),此工作坊主要探討目前磁振造影擴散技術於神經追蹤(fiber tractography)上受到諸多限制與挑戰,此外也提供研究者一個定量化評估追蹤成效之系統(tractometer)。無論是在大腦認知科學或是腦疾病研究與臨床診斷中,以磁振造影技術觀察腦結構連結度(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已經是不可或缺之重要影像技術之一,因此,如何得到一個準確且完整之神經追蹤結果是相當重要之研究課題。〈更多內容〉
《文/圖:醫學工程研究組郭立威助研究員》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台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等。〈更多內容〉
《文/圖:本文摘自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傳染病簡介民眾版》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日前出版「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決策」,探討不確定性分析、解釋任務報告書,以及總結調查結果等,提供國家與地方之決策者及其合作者管理風險的參考指引。
此文件內容包括:風險評估與不確定性、美國環境保護署決策時的技術性與經濟因素的不確定性、自其他公共衛生課題習得的不確定性與決策經驗、決策納入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溝通、綜合結論與建議等。顯現這些不確定性的訊息,以協助風險管理者能妥善地決策並增加與民眾溝通的透明度。
有關健康風險特性的不確定性以及影響決策的因素,此報告提供了一些參考建議:〈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
此次會議邀請38位著名國外學者來台發表演說,其中除了Dr. Ray Powles之外,還有美國小兒臍帶血移植權威Prof. Joanne Kurtzberg、幹細胞生理大師Prof. Dawin Prockop、iPS治療先驅東京大學Prof. Hiro Nakauchi等,預計將有48個講題,機會難得。
日期:2013年7月18日至20日
地點:本院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
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大會網址: http://www.acto2013.org/
語言:英文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至6月15日截止)
Abstract Submission: On-line submission(至6月15日截止)
聯絡人:Ms. Fiona Lin
電話:(037)246-166分機32101
《文:秘書室;圖:會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