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中/英文版)」內容介紹本院各單位任務、組織架構及研究單位近年度代表性研究成果。院內研究主要涵蓋四大範疇,包括群體健康科學、分子細胞與基因醫學、臨床研究與轉譯醫學及生物科技與藥物,不僅能提出生技醫藥政策之建議方案,也以前瞻未來的視野投入研發,為國家在新興領域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支援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辦理創新研究計畫與研究發展獎助計畫,並協助相關研究之審查指導,建立嚴謹的計畫審查、管考及評鑑制度;此外,核心研究設施及生物醫學資訊平台支援全國生物醫學研究,分享研究資源,以合作網絡模式促進國內外研究機構及醫學中心之密切交流,提升台灣醫藥衛生研究水準、視野與能見度。
本院從篳路藍縷到穩定成長,也在竹南建立永久院區,學術研究的質與量也逐年長足精進,歷年來除在基礎研究上發展卓越,更確實對促進國人健康產生重要影響,並如同智庫一般,提供衛生福利部醫藥衛生政策建言,如醫事人力規劃政策建議、藉由全國性監測微生物抗藥性降低抗生素健保支出、完成健保花費前十大疾病臨床指引及癌症治療共識手冊等。同時也在發生塑化劑事件後第一時間以科學角度向民眾說明,並持續協助進行追蹤研究。另外也正式承接卡介苗疫苗及抗蛇毒血清的製造,開啟了本院結核病研究與疫苗研發的新紀元,更在抗癌、抗糖尿病等藥物研發取得領先,進入臨床試驗,加強本院在維護國人健康上所扮演的角色及任務,也為解決國人當前重要疾病邁向新里程碑。
歡迎線上瀏覽:「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檔案格式:PDF)。
《文/圖:編輯中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出版「孕婦的鈣補充」指引,為改善孕婦生產健康,提供全球的、實證的建議以作為公共衛生介入措施。
孕婦與新生兒因健康與營養不良會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與死亡,鈣補充可以降低不良分娩結果,特別是,也會減少懷孕期間可能產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這些風險都與分娩死亡、早產、新生兒與嬰幼兒死亡有關。WHO此份指引的對象為廣泛的普羅大眾,包括決策者、專家顧問、技術人員、施行與推廣營養行動方案的組織機構等;WHO要求所有會員國能全面實施孕婦、嬰幼兒與兒童的營養計畫,以實現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
針對鈣攝取量較低的族群,指引特別建議孕婦的鈣攝取量作為產前保健,以預防妊娠誘發性高血壓(即妊娠高血壓),尤其是有高血壓風險的族群。提供給孕婦的鈣補充建議為:〈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
根據今年7月15日假美國芝加哥所舉行的「2013食品科技學會年會與食品博覽會(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 Annual Meeting & Food Expo®)」上的一個小組討論會議,甜味和鹹味、重複接觸(repeat exposure)的食物、份量,以及家長的行為,都是影響孩童選擇食物的關鍵;二百多名的與會者聆聽有關孩童如何選擇他們吃的食物、孩童的飲食行為為何,以及產業和家長如何能給予孩童健康的食品環境以塑造這些食品選擇的新見解。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Adam Drewnowski教授解釋,孩童的決策有幾個維度;孩童在選擇食物時,毫無意外地傾向於甜食,例如餅乾、巧克力、水果和果汁,以及讓他們感到像薯條和披薩的鹹味重的食物,但是環境、同齡群體、家庭及各式各樣的菜單項目的接觸,則扮演了關鍵作用。另外,費城天普大學的公共衛生教授Jennifer Orlet Fisher表示,孩童不像成年人複雜且並不是以健康為基礎來選擇食物;偏好勝過一切,孩童們吃他們所喜愛的,然後剩下其他的。在Fisher教授的研究中發現,孩童喜歡油脂和糖,而且有點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的食物選擇列表上的首選是「水果」,其次是澱粉、肉類和蛋、奶製品及蔬菜。她表示,孩童喜歡糖果和蛋糕勝於豌豆和胡蘿蔔是不奇怪的;孩童不會自然地喜歡健康的食物,他們需要學著喜歡;孩童也喜歡他們所知道的。在她一項學齡前兒童研究中發現,對於孩童來說,「重複接觸」某個食物會對該食物有熟悉感,影響孩童的食物選擇,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孩童一再地選擇雞塊和乳酪。口味的偏好於出生後是顯而易見的,孩童首先選擇甜味和鹹味並拒絕苦味和酸味。有了上述的這些熟悉感,往往會出現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就是眾所週知的挑食,而此現象發生在已建立飲食習慣的2至6歲孩童們最甚。她表示,善加運用小量食物呈現的嚐味方式是可以克服此現象的,或者就一盤花椰菜來說,可附上沙拉沾醬來吸引孩童。
家長的行為也能塑造一個能得到、容易取得及熟悉的健康食物選擇,Fisher教授表示,當孩童看著大人的表現,他們更能迅速地嘗試和接受新食物,尤其是當大人熱衷於某樣食物時。強迫孩童吃是沒有用的,而且如果是用甜點誘使孩童吃蔬菜,他們將會更不喜歡蔬菜。另外,家長也能讓孩童一同參與食物的準備和品嚐,提供一個積極正面的經驗來促進對健康食物的接受度。
資料來源: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 (2013, July 16). Taste rules for kids and healthy food choice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uly 19, 2013.
《文:編輯中心劉盈秀編譯;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身處炎熱而潮濕的夏天有時是有危險性的,因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或運動後體溫升高,雖然可藉由流汗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但一旦流汗也無法有效幫助體溫降低時,此時身體恐會出現熱傷害(hyperthermia),嚴重時會損害腦部與其他器官。其中老年人、嬰幼兒、生病、肥胖或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鎮定劑或心臟及高血壓藥)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因他們較易受到極度高溫的影響,但卻無法及時感應或應對出溫度上的變化。美國每年因熱傷害而死亡者多為50歲以上,而患有心血管疾病、汗腺異常或皮膚老化、肥胖或過瘦者及飲酒者的風險明顯增加。熱傷害會造成與高溫有關的疾病,如熱昏厥(heat syncope)、熱性痙攣(heat cramp)、熱水腫(heat edema)、熱衰竭(heat exhaustion)、中暑(heat stroke)。〈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整理;圖:NIH News in Health July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