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1月起,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組(以下簡稱本組),邀集台灣大學醫學院暨附設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及中山醫學大學成立「Sarcopenia and Translational Aging Research in Taiwan (START)」研究團隊,集結各醫學中心與研究機構資料庫,目標為建立台灣本土肌少症評估指標與定義。
一年多來各研究計畫經過數次會議的討論,終能於2013年10月19日假台北醫學大學召開的2013聯合年會—「肌少症的本土化流行病學」主題中,發表研究團隊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次主題的規劃與主持皆由本組許志成主任負責。本組吳易謙主治醫師代表本院發表「Sarcopenia Variables Cut-points, Disability and Falls in Older Adults - A Pooled Analysis」。〈更多內容〉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組陳雅甄彙編》
本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簡稱本中心)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簡稱中研院生化所)為促進國內外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發炎性疾病及發炎相關癌症領域研究人員之深度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國內相關之研究及增加國際能見度,於2013年11月28日假本院竹南院區舉辦第二屆台日雙邊去磷酸酶研討會(2nd Taiwan-Japan Bilateral Phosphatase Conference),與會台日專家學者共約30餘人。會中除由各學者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同時亦討論及規劃台日去磷酸酶之合作事宜。
此次會議台方由本中心譚澤華主任擔任召集人,偕同中研院生化所孟子青副研究員為共同召集人及王惠鈞院士、台大生化暨分生所林敬哲所長、中興大學生科院陳鴻震院長、成大醫學院生理所蔡少正特聘教授等15位國內專家學者共同與會。日方代表則由日本去磷酸酶學會(JAPPR)主席Masaharu Noda教授領銜,會同東京大學Masanori Hatakeyama教授、神戶大學Takashi Matozaki教授率日本國內16位專家學者與會。〈更多內容〉
《文/圖: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黃濟鵑、莊懷佳博士》
本院癌症研究所蔡坤志主治醫師自2014年1月起升等為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蔡醫師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完成內科、消化系內科與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訓練,2005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Genetics & Complex Diseases博士學位後,加入美國賓州大學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8年加入本院癌症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蔡醫師研究領域為腺體癌症(glandular cancers)之組織工程與基質(stroma)研究。蔡醫師研究團隊發現因化療引起的乳癌基質衰老有關的分子生物標記,此標記比起之前的基因特徵方法更能準確地預測乳癌患者的預後情形,將有助於乳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上的應用。〈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出版「脊髓損傷的國際觀點」報告,主要目的為重整並摘要脊髓損傷的相關資訊,特別是與之有關的流行病學、服務、介入和政策,以及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等;此外,基於這些證據,並符合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所表達的期望等,提出行動方案的建議。
國際間對行動不便(殘疾)的符號為輪椅,且對行動不便者的刻板印象是癱瘓的年輕人;雖然對這些圖像都非常熟悉,但卻不是全球多樣性行動不便的準確圖像。全球有15%行動不便的人口,少於0.1%的人口有脊髓損傷。然而,脊髓損傷的影響特別嚴重;首先,沒有任何人可倖免於此風險,常見的例子包括:駕駛在疲勞且酒醉的深夜,突然地變換車道後導致翻車事故,隨之而來的是截肢;青少年駕車同遊卻不幸跌入池子中,同車友人卻不幸扭斷脖子;不慎自鷹架墜樓的工人變成下肢癱瘓;地震而遭落石擊中背部;中年婦女因腫瘤壓迫導致癱瘓;上述這些例子都在瞬間使人們失去了行動自如的能力。〈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